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有这么一些情况?你有重要的事情要向领导汇报,前一秒才重复过的腹稿,一见到领导就大脑一片空白,正和同事聊得正嗨,突然想到有个自己认识的人发生过同样的事,然后正准备说出来,可话到嘴边又突然忘记自己要说什么......
如果你有类似以上的情况,不要以为自己脑子坏掉了或是健忘,担心自己以后得老年痴呆,其实这些都是舌尖现象在作祟。
那什么是舌尖现象呢?我们先来科普一下,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第一次提出舌尖效应这一现象。在此以后,也有许许多多的心理学学家尝试着解释这一现象,随着脑科学研究的发展,人们进一步了解了舌尖效应。从容易理解的方面解释就是,你可以把你自己的大脑想象成一台平时用的电脑,面对新的信息,这台电脑会将其编译成自己的语言,比如Python语言、C语言、Java语言、PHP语言、GO语言等等等等,就是你熟悉的那种。然后将其储存进记忆中,需要用时,我们在大脑进行检索,然后再对编译语言进行解释,其中任意一步出现差错都会导致舌尖现象的发生。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没有很好地消化新学习的信息,将其存入脑海中时。没有定期回顾,温故而知新时,就会对信息变得生疏,当大脑对这些信息没有建立系统的检索系统时,需要调动这些信息时,没有及时将系统语言转译为口语表达就会产生舌尖现象。
那为什么会产生舌尖现象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记忆储存功能衰减,使一些本来很清晰的定义变得模糊,就像你现在去回忆一些字,你会发现你越回忆就越觉得这个字生疏,有时还可能会彻底忘记这个字。特别是年纪越大,当记忆检索失败时,就会不停地重复检索形成一个死循环,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有可能彻底忘记,也因为这样,老年人在遇到舌尖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
还有就是情绪也会影响舌尖现象的发生,越去想越想不起来,不去想时又突然想起来了。由于情绪预判会先于记忆产生,焦急或紧张等情绪都会对记忆功能产生影响,加剧舌尖现象产生。开会的时候,没轮到自己发言,还在打着腹稿,突然被领导点名,这时由于紧张和突然而来的刺激,有的人就会脑袋一片空白,要说什么忘得一干二净。此外,舌尖效应的产生又反过来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产生恶性循环。
那么又如何避免舌尖效应的发生呢?第一是形成自己的检索认知系统,形成一套符合自己逻辑的记忆方法,可以去参考下《记忆宫殿》这本书,在需要知识的时候才能准确有效地找到。不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构建思维导图,都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熟悉并了解自己思考方式与思维模式,更懂你自己,舌尖效益就会慢慢远离你。举个栗子,你想夸一个人好看,特别是女孩子,但又不知道怎么夸?平时就多积累一些夸人的词汇,五官啊,气质啊,身材啊都是可夸之处,这样下次再遇见就不会只会用“你好漂亮、你真帅”来夸人了。
第二就是不要激动,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遇到什么事不要慌,先拿手机出来记录一下,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突然想不起又怎样,深呼吸,让子先弹飞一会儿,大脑突然卡壳不如先沉默一下,思考一会,总会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最后就是转移注意力,如果实在想不起来,那就先放一放。实在记不起来了,就随它去吧,就像我们平时要找某样东西,刻意找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不找时,它就莫名其妙地出现了,有时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然,出现舌尖现象并不是一种病,无论男女老少,学历高低,都有可能出现这一效应,偶尔“就是那个……那个呀”一下属实是正常行为,但如果频繁出现舌尖现象就要引起重视了,这也许是病态的前兆,需要及时联系心理医生进行诊断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