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学的时候,估计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拔尖的同学,而在那些拔尖的同学里面,又可能会有一些只要上课听一下,课后该玩的玩,挑灯夜读对他们来讲不存在的,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这个词,但是一到考试的时候,他们却总能收割前几名。
很多同学可能会猜测,说是可能他们只是表面上看着学都比较轻松,制造漫不经心的假象,回家拼命看书或者上补习班也有可能。这种情况当然也有,其实也是学习竞争的一种手段,但不排斥也有那么一些真的只是靠上课听讲,真的没有补习班,也没有头悬梁锥刺股地学,他们就是能考的好成绩。
1,
通过观察,成绩一直保持在上游的学生,其实都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主动学习。在斯科特·扬的《如何高效学习》中,他指出这种学习不是每天坐在课桌前12个小时的学习,而是对学习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有对学习喜欢钻研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有了这个前提,探索高效学习的方法也就成了必然。
作者斯科特·扬为何许人也?他就是那个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人物。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他用他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成为了一名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
斯科特·扬特别推崇的整体性学习,其实就是对知识的整合,花最少的学习时间得到最大 的学习效果。因为所有的知识本身是并不孤立存在的,而整体学习就像编织一张大网,把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并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
2,
整体性学习有三个要素,分别是:
结构:由有联系的知识点构成。好比你想学习电脑编程,你需要先要有对有关电脑编程的各种知识联系的总和了解。
模型:即为简化的结构,就好像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比如学习电脑编程时,经常遇到“变量”的概念,可以把变量想象成各种各样的罐子,装不同类型的数据。
高速公路:即结构之间的联系,串联不同学科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结构类型,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不同类型的知识信息类型。总结归纳起来,可以把信息分为五种类型: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和抽象信息。
比如说处理随意信息可以主要采取联想法、挂钩法或者压缩法,需要进行反复机械记忆。但过程信息就可以用内在化以及比喻法来理解记忆。
关于整体性学习有哪些具体策略。还拿学习电脑编程来举例,学习整体性学习概念时,你需要了解编程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目标,之后就到了学习具体的策略了。这个策略过程主要包括:获取知识,联系观点,知识拓展。
首先获取知识,这是你学习并掌握一项技能的第一步。这其中有两个方法对于高效获取知识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快速阅读和笔记流。市面上有很多书比如《高效能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等,对于这两种方法都非常推崇。
其次联系观点,具体地说就是要深入理解所获取的知识。我比较认可内在化和图表法。通过调动更多的感知与知识联系在一起理解,或者以直观的图表来压缩和传递信息。
最后知识拓展,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实践所学的知识,这样有助于你记得更牢固,从来转化为长期记忆。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就是一个非常棒的方法。
3,
我记得红衣教主周鸿祎在他的自传中,也无意地采用过此方法,当初因为一本《硅谷热》激发了他,在研究生期间开始做反病毒卡。以此作为一个项目,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实践。
开始做,需要资金,技术,产品,销售,这一切都在考验着当时的周鸿祎,这项并不仅仅是为学习而立的项目,更能极大地激发创业者的热情,引导他为了目标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学习。
而费曼技巧,完美地诠释了理解和运用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能教会别人,指导他人掌握这个知识点或者技能。具体的方法就是:
1,了解自己将要深入理解的概念。
2,把自己设想成一名老师,思考如何将这个知识传授给他人。
3,遇到困惑的地方,再次仔细阅读相关书籍或者借助其他学习工具。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践运用,不管是什么任何方法论的书籍,最后都会提倡你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才是最有效的读书,也是各种读书方法论发挥的最大的作用。
4,
另,《如何高效学习》书中还提到,作为一个高效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能量管理: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保证有充沛的精力。
不要“学习”:并不是每天长时间坐在课桌前看书才是学习,深入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学习。
不拖延时间:拖延是种病,得治,制作计划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批处理:一次性集中处理完有重叠关系的工作。
有组织:井然有序会让你处理事情更系统高效。
每一种方法对于一部分人可能很有用,但对于另一部分人可能并没有那么管用,检验的标准就是将这些方法实际运用起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个世界上有天赋,生来智商就要一般人高的人也有,但不多,即便这样,天赋高也得要后天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更不用说普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