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学习内容:
1)当同学们确定了离开凳子的标准之后,曾伊薇同学说自己有一个问题,曾伊薇同学说自己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
2)为什么姬老师要带领同学们把买一个步骤进行分解再进行练习呢?
3)如果不解决孩子的问题会有什么样得结果?如果解决,解决得方法是什么呢?解决得结果又是什么?
4)怎样把一个个正确得行为和能力化到自己得身上呢?
5)问题和疑问之间得区别是什么呢?我应该如何正确得表达我心中的疑问呢?
在本周的学习过程中,我的感受是:
①面对曾伊薇说,有一个问题,并将自己的问题给老师说了之后,老师的回复是,你的这个是一个方法,不是问题。当曾伊薇听到这个信息的时候,曾伊薇的状态是立刻的跳频,我还有一个问题。
我感受到姬老师给曾伊薇解决的特别好,这样曾伊薇能够分清楚问题和方法的区别,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关于问题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是能够清晰的区分,打开了这块的盲区。并且通过解决曾伊薇的问题,让共学的大家也清楚了问题和方法的使用方法。
如果姬老师不解决,曾伊薇心中的疑问会增加,并且还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样的积累就会让自己的盲目的自大,对身边的人不服。
只有生活中一个个疑问解开了,自己的确定才能够更加的确定下来。
②姬老师把如何坐,如何离开位置的方法,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分解,自己感觉太好了。这是我自己最欠缺的。
过往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就觉得,有样学样就行了,不会教孩子,更不会把一个行为分解成一个个步骤去做到,看见自己教孩子的过程,1)空白太大,2)都是用嘴巴说出来,你干什么干什么,看见自己作为父母真的不会教孩子,太框架了,给到孩子的都是嘴巴说出的束缚。
看见姬老师真的比父母要用心和尽心太多了,如果不解决孩子的这类问题,自己的孩子就成为了一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知道规矩,不知道对错,或者有人说自己错了,还不承认,就是我想要干啥,我就干啥的一个状态。
现在看看如果真的不调整,孩子就这样养下去的结果是啥,真的是不敢想象。
看见自己的无知,看见自己的粗和看不见,看见孩子每一个行为都在逐日练习成为自己的模式,看见每一件事情的意义,看见细化的重要性。必须细化生活中的一步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