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上看着纯银的短视频项目摇旗呐喊、招兵买马半年后,最新的文章中透露iOS版本终于姗姗来迟。找了半天,终于知道这款叫做“猫饼”的产品。连名字都无法完整理解,对于95后甚至00的战场自己与互联网的消费主力们快脱节了。个人对于短视频领域倒不是深度用户,花了小半天时间体验了几类产品。产品上没有特别的与众不同之处,短视频技术上完整度很好,换言之,对普通用户而言门槛很高。没有看到差异化,作为一款运营驱动的产品,静观后期如何迭代引导。正如纯银的一贯调性,简易、明快,猫饼应该是都市白领们的快手。
一:产品定位
布局相对简单,正如产品的slogan”用视频将故事“,与通过视频标签结合应用场景,视频化展示内容。产品初期,内容质量欠缺,但方向大抵如此。
与现有的短视频工具们的区别在于视频的质量,快手的熟人社交短视频、抖音的鬼畜配音视频,猫饼还是依赖于作者视角的视频故事,但如何驱动用户来讲、如何输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如何形成兴趣爱好的视频社区。在现有产品上没有看到这些,只是一些生活化的记录片段,如何形成用户粘性和创造用户需求尚无法看到。
二、产品逻辑
主要的五个频道,首页、动态、拍摄、消息、我的。迷惑的是首页和动态两个频道的定位区分,首页定位于视频标签场景,动态目前看是基于官方精选内容,但这个动态和首页的热门有多少区别?第一次看到动态里所有的名称都是“猫饼推荐”,以为都是官方自己搞的视频,细看却是用户上传的内容。但为何用单一的官方标签,当标签没有区分维度时,那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标识意义。其余的消息和我的相对简单。如果主打UGC呢,消息的专用频道有其存在的意义,现阶段的拍摄功能没有看到这块做大的可能。PGC呢,倒是比较适合,可以精简为三个频道。
三、短视频核心
产品的核心模块,确实不错,虽然存在视频编辑易丢失、文字编辑提示不足、自定义编辑场景较少等问题,但相较其他同类产品功能丰富很多,交互流畅。功能多样带来的必然是使用的复杂性。也许一个20秒的短视频需要花费用户十分钟甚至更多的编辑时间,视频质量固然优质,但又回到如何驱动用户使用这一问题。
“猫饼”整体层面上是打破了现有市场上简直粗暴表演内容的视频格局,补充了视频质量的空白。人们获取信息和只配碎片化时间的方式都已变化,承载内容的介质向视频迁移,既然是碎片化又有多少用户愿意支配更多的时间去打磨一部私人化的视频呢?或许其定位也与微博类似,用视频发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