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读着这些句,我们的眼前是否出现了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
记得有一次批阅了孩子们的心情日记,读到了一个小悠对自己的心理分析:“青春期萌发,各方面变化太大。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总在不该讲话的时候找同学聊天,有可能跟成长有关,喜欢刷存在感了;大家性意识很强烈,喜欢八卦他人,看到两位异性同学碰到了,都会起哄;进入五年级后,不会像一二年级这么听话了,有的时候,老师的某些体现(主要是批评的话)让我们感到不快时,大家不是拉下脸来,就是翻白眼,……”
读到这里,我瞬间笑喷,这个学期,我们几位老师的确收到了很多的“拉脸”和“白眼”,这也是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长必然的赠品,于是我在下面批注:“哈哈,恭喜长大。情绪无对错,行为可调整,成熟的人可以闭着眼睛翻白眼,既发泄了自己的情绪,也不给对方心情不爽。”
接下来又读到很多孩子的疑惑: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实在是控制不住情绪和分寸,会在家里乱发脾气……上课坐不住,思想开小差,我自己也感到很焦虑……明明自己很努力了,为什么会这样?
种种迹象表明,五年级的孩子已经陆续进入了人生重要的时期——青春期,无论你是否感受到他们的变化,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它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了。
除了翻白眼,还会有这样的情形:“小Y,快打开书本翻到第五课。”估计是打断了他神思游离的遐想,他很不爽,故意在翻书时发出很大的响声,嘴里还不满地嘟囔着。
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我是很难平心静气或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但倘若跟他计较,可能整堂课就把全班都卷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批斗会,除了让教室充满火药味,所有的争论其实都是于事无补。因为青春期孩子就是一个“行走的火药桶”。
与其被他带走情绪怒目以对,不如换个表情试试。我微笑着说:“是不是王老师打断了你的遐想,不好意思哦,你继续……”我边说边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小Y的脸似乎柔和了许多,没有再顶嘴和弄出更大的响声,或下面的同学都会心一笑,似乎都习惯了“热脸贴冷脸“的招术。一场风波就被“一笑”平息了。
班级就像一个家,应对青春期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微笑以对”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缓解方式。微笑不带嘲讽,因为青春期孩子最敏感,他完全读得懂你表情的真假。家长和老师适当示弱能让剑拔弩张的冲突化解,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被青春期撞上的孩子,想说爱你的确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怀揣的一腔热情,瞬间会被他们的拉下“脸色”和“白眼”消融殆尽,立刻萌生悲凉之感:唉,“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啊!无奈,既结缘,不反悔,就慢慢地陪着他们且喜且悲吧。苦也罢,乐也罢,大家都是孩子们“趴在云头”千挑万选选来当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