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生物教研室在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年度读书人物评选,吴鹏霞老师被推选为2020年度生物教研室读书人物。吴鹏霞老师一直热爱读书,本年度读了十几本,涉及多个方面,从中受益颇多。
附
读书心得
吴鹏霞
英国作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法国作家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而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李若婵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我国古代更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我爱读书的习惯得益于我的爸爸,他是武侠小说迷,所以从小学三年级开时,我便开始偷偷读他看的书,后来我又迷上了言情小说,初中毕业前基本上把金庸和琼瑶的小说都看完了。
初三的时候,班里有个爱看书的男生拿了本《平凡的世界》,我看了几页后一发不可收拾,又向他借了全部的路遥全集来看,从路遥的作品中,我学习了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自立自强。后来我又看了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巴金的《家、春、秋》,这些书让我看到除了武侠和言情小说外,还有更加美好的文字可以让人心灵震颤,我阅读的视野逐渐打开,越发喜欢读书了。
高中往后,我开始阅读各类名著,从《红楼梦》、《三国演义》到《简爱》、《飘》、《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杨沫的《青春之歌》到罗广斌 、杨益言的《红岩》,从曹禺的《雷雨》到巴金的《雾、雨、电》,从张爱玲的《第一炉香》到毕淑敏的《血玲珑》,我逐渐从看某一本书,转而看某个作家的全套作品。看的书多了,感悟就深了,性格越来越乐观,心情也来越豁达。是书里主人公优秀的品格,教会我躺在病床房里仍能和医生微笑的交流,遇到挫折失败掉几滴眼泪后就又重新斗志昂扬面笑对生活。读书让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也让我越来越坚强。
工作后,时间越来越紧,但我仍然会在周末和假期看书。今年上半年疫情在家,是个很好的读书机会,为了鼓励孩子阅读,我们定了个每天半小时阅读的计划。我把家里的藏书列了个书单,每天和孩子一起读。教育孩子方面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正面管教》、《傅雷家书》教会我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如何用既不严苛也不宠溺的方法管教孩子,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渗入爱国之情。心理方面的《少有人走过的路》让我明白,沟通和理解在人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让我学会更多的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文学方面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余秋雨大师用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刻展现中华和世界历史文化的精髓;《城南旧事》通过英子纯真的眼光,反映作者对老北京的思念;《百年孤独》展示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小王子》则以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此外我还读了《鲁迅全集》《我们仨》《摆渡人》《寻找无双》等,这些文学作品让我感受到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思路和眼界都有了很大的拓展。最后是专业方面的《人类简史》和《生物心理学》,让我对生物进化历史、生物与心理方面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于生物教学的理解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读书给我平淡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让我变得越来越自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将阅读这个习惯坚持下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