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正月初七,定为人类的生日,是从汉朝开始的。
为什么是正月初七?而不是正月里另有其日?
这里是有说道的。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这六种动物之后,于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所以,这一天,便成了人类当然的生日。
总有人会问:汉朝至今天,到底有多少年?
把一个简单的算式,分享给大家。
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今年是2025年。
由于公元是没有0年的,所以,直接用公元前那202(年)+2025-1即可,所计算出来的数字,就是汉朝距今天的准确时间。
202+2025—1=2226(年)
也就是说,2226年之前,把正月初七,定为人类的生日,是有据可考的。
日子越过越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后来的人,给中年人和老年人,冠上了专有的“人日子”。
正月里,“逢七”这一天,必吃面条,从某种意义来说,权是因为当下的日子好了,条件好了。
多几个象征着为人类祈福的日子,挺好的。
当然,也是为了自己,包括自己的家人,找一个祈求平安幸福的借口,也不算什么太大的事儿。
每形拮据那个年代,能吃到一碗汤儿里仅仅漂着几片白菜叶儿的全麦手擀面,除了解解馋,也真是找不出一个更合适词儿,给妈妈亲手给下的这碗热汤面,贴上更炫更酷的标签。
那个时候,初七端起的这碗面,虽不及大年三十儿那顿饺子,那么地解馋。
但足以与正月十五,我们姐四个每人分得的那碗元宵、五月初五吃到嘴里的那几个香喷喷的粽子、以及只有在八月十五这天,才能吃到的那块甜到齁的月饼一样解馋。
并不是那个年代的字典和词典里,只有“解馋”这个词可用。
也并非我们所受到过的教育,匮乏到除了用“解馋”来描述自己彼时的感受之外,再无其他华丽的辞藻可用。
而是,“解馋”这个词,是唯一可以还原生活在那个年代里的人们,当下际遇最恰当的选择。
人们把正月里逢七的日子,都当“好日子”、“人日子”过,也不过是近些年来的事。
近到一眼就可以看见开始的地方。
即使当下人们活得都不轻松,生活里也可能遇到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或那样的诸多不顺。
可所有的这些,在还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和平”的阳光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其实,我们当下所经历着的每一天,都越来越与“好日子”、“人日子”好像好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