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人父母者有多少人还能够记得——是否还清楚地记得孩子刚出生时的模样?是否还记得孩子在什么时候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是否还记得孩子模模糊糊叫出第一声“爸爸”的情境?是否还记得孩子扭扭歪歪学步时迈出第一步是左脚还是右脚?是否还记得孩子第一次背上书包走进幼儿园的情景?是否还记得孩子第一天上学的模样?看到书中的每一件傅雷所记载的“琐事”,突然觉得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忽略了好多的斑驳时光,记忆的网如同风雨中的满地落红,散乱、残破,让人感伤。
在人生的路途上,有许许多多的不经意和不确定,同时也有诸多的未曾经历,尤其是在为人父母的这件事情上,在还没有完全适应成为人子的时候,却又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为人父母。有过彷徨,有过迷惘;有过焦虑,有过歇斯底里;有过甜蜜,有过其乐融融......但直到拜读《傅雷家书》,我真正明白原来所谓的母爱其实就是——以爱之名,岁月静好。
1、 以爱的名义学会换位思考
傅雷先生对孩子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学会换位思考,把孩子变成是自己的朋友,艺术合作伙伴,站在对方的情境中去换位思考——这是一种极其伟大的思考方式和处理父子关系的方法。
在我的心中,孩子还一直停留在刚学会走路的状态,我总是告诉自己,孩子太小了,不能干这干那,不能独立思考,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束缚着孩子的行为,比如说不能自己一个人乘电梯,不能自己一个人下去小区玩耍……可是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妈妈,我已经9岁了,我已经长大了,能不能你们不要总是再强迫我干我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一刻,我和她爸忽然傻眼了,原来很多的时候,我们大人一直是在以自己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强迫着孩子干了许多她不愿意干的事情,我们没有考虑到她的感受,没有更多的去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因为她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了。自那以后,当孩子说出拒绝的时候,我们会开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了解她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她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子才会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小主人,也让父母能够不常常成为孩子的对立面。换位思考,不仅仅是大人,而且一样需要我们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很多时候的问题我们让孩子换成我们的角色来处理的时候,孩子也能学会成长。
2、 以爱的名义学会感恩
“不管身在何方,说着什么语言,记住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学会感恩新中国的时代,学会感恩身边所有的亲人,感恩也是傅雷先生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感到特别的苦恼,尤其是在弟弟出生之后的那段时间——因为在她看来弟弟没有出生之前,家里所有的资源包括玩具、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她一个人的,家里人所有关注的焦点都是围绕着她在转,所有的一切在她看来是理所当然,是大人们必须给她的。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直到有一天在客厅她对着奶奶大声说话“你在我家,就得听我的,我是家里最大的。”,我们才意识到孩子缺失了感恩之心,有一些自私和强烈的占有欲望,于是,开始了一次对她的关于感恩的话题的讨论和教育,让她自己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定要给予谁的,我们在得到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和他人说谢谢,否则自己将会变得自私自利,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生活或交往在一起的。交流之后,她自己主动向奶奶道歉说:“奶奶,对不起,我错了。没有你就没有爸爸,没有爸爸,就没有我,是你带大了爸爸,然后又带大了我,现在又在带弟弟,谢谢奶奶的付出。”
虽然现在孩子偶尔还是会有一些忘记的时候,但是,我们经常会提醒她,一定要懂得感恩,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感恩开始,别让我们的爱成为孩子的一种负载。
三、以爱之名远离“软暴力”
傅雷先生在家书开篇中说道“跟着你痛苦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回想自己的经历,才蓦然想起自己曾经有过多少的语言暴力和情绪暴力。当孩子在你最忙的时候不停地骚扰你,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当孩子学习不认真吊儿郎当的时候,当孩子看着电视死活不肯离开的时候,我曾经不止一次的采用软暴力的行为对待——直到有段时间,孩子看到我的时候无意识的躲避或者是有意识的抗拒,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什么问题。后来,反思
这段时间对孩子在语言上和情绪上极为地粗暴,孩子从心底里抗拒,如果在这样子下去的话,孩子进入叛逆期后会变得性格孤僻或者是对别人也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到时候就麻烦了。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所以请在生气之前告诉自己“这是我亲生的,我必须忍耐;这是我亲生的,我必须教育好她;这是我亲生的,我不能采取暴力行为。”
拜读先生之家书,犹涓涓之细流沁人心脾,让人身临其境,思绪万千,奈何才疏学浅不能对先生之意境细述,只能浅谈辄止,唯有习之而后用之,方能知晓“以爱之名,岁月静好”之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