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生出一个健康宝宝时,吃再多的苦也不觉得苦。
当职场妈妈上了一天班,回到家里还要为孩子的尿布奶瓶继续奋战而筋疲力尽,看到幼儿那灿烂无邪的笑脸时,妈妈所有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曾经,把小宝宝生下来,养育他,做妈妈的虽然体力上感到辛苦,但是精神上是愉悦的。
当孩子进入初中,身体开始发育,学习内容变多时,妈妈会突然发觉带孩子越来越累,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身心俱疲时发觉自己不那么爱孩子了。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那么妈妈一定是带错孩子了。
陪伴孩子成长,做妈妈的也和孩子一起成长。这种成长的感觉应该是一种幸福。
如果妈妈爱对了的话,那么应该是孩子越大妈妈越轻松。
如何才能辨别妈妈是否爱对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要看这个孩子是否有独立性。
就是当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是否有自己判断能力和独立见解。
无论外界说他不好或者好的时候,他不会为外界所影响。
如果一个小孩子跑到妈妈面前,委屈地告诉妈妈有人说他不够优秀。
妈妈会告诉他,虽然别人认为你不够好不够优秀,但是在妈妈眼里你已经很好很优秀了。
然后妈妈例举出孩子优秀的地方,这个孩子一听,又重新有了动力。
当孩子小的时候他是没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外力、需要靠别人来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他才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必须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只是我们的孩子,他会长大,他会有工作、会有婚姻和自己的小家庭。
如果他一直不能独立,将来他该怎么办?
其次,培养孩子自身的生活能力。
比如孩子上了小学,他妈妈跟会他说在学校你要自己喝水,你还要记得上厕所,热了脱衣服,冷了穿衣服。
妈妈对孩子其实就是爱过了头。孩子已经失去了他自我的生活的能力。
到了初中,你依然还在告诉他说什么,你上课要认真听课,你要记得记笔记,记得写作业… …
到了初中的孩子,应该有能力按照他自己规划来上课听课了。
三月中旬孩子就居家上网课,接下来就是长长的两个月的暑假。因为孩子在长身体,晚上就让他多睡觉,早上稍微晚点起床。等到快开学时,叮嘱他要开始调整生物钟,为开学后早上准时到校不迟到做准备。
习惯养成后,一时难于改变。
孩子自己调好闹钟时间。开学报到前一天的早上,他睡到八点才起床。
等开学报到那一天早上,按照学校规定7:20要到教室。他调的闹钟一遍又一遍响着,但孩子一直睡不醒。
听到闹铃的声音,我一开始是淡定的。眼看着墙壁上挂钟的分钟离七点整越来越远时,我也有点坐立不安。
但我没有去叫醒他。
我强忍着不去叫醒他。
我认为一个初二的孩子应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间,至少能做到上学不迟到。
如果这个早上我叫他起床,是不是接下来的每一天,我都必须叫他起床。
人都会有依赖性,改变一个习惯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开学第一天报到迟到,那么他开学后是不是就不会迟到了。
我必须心狠一点。
终于,在我忐忑不安中,7:10他起床了。
早饭已经做好,摆放在餐桌上。他吃了一口,就放下,已经来不及再吃第二口了。他背上书包以百米冲刺速度离开家奔向学校。
接下来的上学日子,闹钟一响,他立马起床。
在他读小学一年级时,我就告诉他如果他到学校有什么学习用品或者作业忘记落在家里了,我是不会给他送到学校的,虽然从家里到学校只有五分钟路程。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会鞍前马后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这就是爱孩子。
爱孩子不是无微不至包办孩子的一切。
假如妈妈爱孩子爱对了,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他就会慢慢地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他也会分担他自己身上所有的家务。
不管现在我们的孩子长得多大,他身上的家务都是妈妈的。帮他洗衣服,叫他起床,督促他写作业,你还要叫他不要去早恋,还要教他怎么去和老师搞好关系,怎么和同学友好相处。
重要的是,妈妈还要抚慰他那颗脆弱的心灵。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反问自己,我们带的到底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还是一个初中的孩子?
也许妈妈一直带的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只是他从一米长到一米七了而已。
那妈妈到底应该怎么样爱我们的孩子呢?
妈妈要学会把孩子还给孩子。
妈妈要学会把孩子的还给孩子。
妈妈要让他慢慢学会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能够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做妈妈的不要太慈爱,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稍微狠一点。其实孩子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做妈妈的可以懒一点,有时候懒妈妈也可以培养一个好孩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