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培训第四天,通过课程认识了新网师的优秀老师、优秀学员。我明白了怎样打卡、选课、读书、写作等。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几天来我心中的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
这几天今天早上起床读书一小时后,孩子啼哭,哄孩子睡后,我也困倦至极。挣扎着起来,铺开瑜伽垫,打开音乐,我开始练习瑜伽,半小时后轻微出汗,头脑清醒,重新开始学习。阅读中感到豁然开朗,心生欢喜。于是想把这样的感触记录下来。
《爱弥儿》、《民主主义和教育》是我这几天正在阅读的书,艰难前行。这几本书虽然不是新网师课程必读的书,却是我早期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大抵教育者都有一颗童真的心,对孩子由衷的喜爱和关心也能从字里行间看出来。女儿出生后,我更惊叹于造物主的杰作,折服于孩童的美好和纯真。再翻开这些著作,便有了更深的体会。去年年底也曾经读过一点,半途而废。今年再次拿起时,仍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我被卢梭和杜威清晰的说理,深邃的思想、随和的态度所吸引,被他们对儿童的关爱、尊重,对世界的广博认识,对社会现象的冷静思考、批判所征服。
这几天时间里,我还抽间隙读了中国哲学的书籍,翻阅了《中国哲学史》《论语》《老子的智慧》《做最好的老师》,一是作为调节,二是期待能获得更多灵感。实际上,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卢梭“自然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我也明白了,语言上克制一点,少说一点,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卢梭说,“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p96)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主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 第二章 相对论)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阳货》)再看《论语》中孔子与学生的对话,总是简洁而又启发心灵。孔子经常不直接回答问题,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才给出他的观点。给我的启发:作为老师,要慎言。不能太啰嗦,不然语言就会失去效力。回答学生问题时要严谨。与其夸夸其谈,不如用行动去表现。无声的教育,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啃读这两位的书,难就难在距离当下的时空距离。跨越大洋和大陆的遥远距离,与两三百年前的圣人对话,总是要费一番周折的。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下)了解书本背后的故事,才能领会作者的思想。卢梭生于1712年,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而杜威1859年出生于美国,深受德国哲学影响,推行根植于进化论的实用主义哲学。前者的教育思想仅限于理论层面,而后者是实践者。卢梭原本是想给德 舍农索夫人一些关于育儿方面的建议,而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小短文,是一部不连贯的作品集。因而这本书对于我这个新手妈妈来说尤其合适,我可以称之为“新手妈妈育儿指南”。但是作为教师来讲似乎不太实用,书中并没有讨论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并不是卢梭理想的教育方式。读着读着发现也有一个好处,翻开这部有点厚度的巨著,我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阅读,并不影响完整性。我把它当作思想集来读,就觉得饶有趣味了。书中围绕很多话题展开了讨论:软弱和强壮,人的矛盾性,对寓言的批判,质疑历史的真实性,让孩子适应黑暗,体育锻炼,如何对付调皮的孩子……
如今看来,卢梭的思想很极端,太绝对,一味的否定公共教育,追求他理想的、个性的自然教育,从宏观角度来讲根本是不现实的,不一一列举。可是考虑到法国当时的封建社会,启蒙运动的文化背景,卢梭的笔锋是有力度的,《爱弥儿》出版问世后,引起的轰动也是空前的。至少爱弥儿会拥有一个理性的大脑,一颗不容易被蒙蔽的心灵。
《民主主义和教育》中的前言是一篇非常好的读书笔记,或者说文献综述。我收获比较大的是关于“教育无目的论”的批评和辩驳。正是在受到批评和为自己辩护的过程中,杜威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延伸了他的理论。这让我想起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遭到导师一次次的质疑,那时我是崩溃的。如今想起来还真是财富。
最后要对今天良好的状态做一个总结。
1早起计划可以继续实施,为了保证上午良好的状态,可以练瑜伽、喝茶、咖啡提神,早上不能吃太饱,实在困了就运动一会儿;
2.合理安排时间,可以转换学习方式。比如看一小时书后,再听一小时讲座。一本书看厌烦了,就换另一本书。每隔一个小时休息一会儿。
3.遇到看不懂的书,感到痛苦迷茫很正常,耐心等待,有一天总会发现文思泉涌。
4.经典书目一定要注重作者的时代背景,借助权威人士写的序言和书评来理解。
5.关于写作难的问题。如果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可以先不写,摘抄亦可。不必觉得愧疚,只要保持思考就好。前两天我停止了打卡,想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写不出,只能写出零星的几句话。但是今天写作时发现能用得上。
6.新网师课程对我来说真的很有用,读书方法、学习态度、时间规划、人生态度。。。还没开始上课我都觉得受益匪浅。沟通交流是坚持读写的好方法。
遇见新网师,我又一次当了学生,但愿一步一个脚印,希望过上一种未来宽广、心灵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