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梅讲透红楼梦》重新理解红楼梦~2

若不是听了老师的解读,对第一回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宝玉的出处,今天再看这第一回,好像带着放大镜来看,看那茫茫大士对石头的偈语,既是贯彻红楼梦故事的主题脉络,又何尝不是人间的普遍现象。

假(贾)亦真(甄)时真亦假,真(甄)亦假(贾)时假(贾)亦真(甄),看那红楼梦中的人名皆是用心良苦,宝玉乃为石头化身为(假)宝玉,从甄士隐的出场到出家离去引出了贾雨村名贾(假)化(话)。人生百态世间繁华,莫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无参悟透一个“情”字,人生在世又有多少意义呢?

对宝玉的认识就像是对哈姆雷特的看法一样,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宝玉,宝玉从众星捧月到跌落云端,这个成长的过程并没有人教他,而是通过自己的感悟,领悟到人世间的友情、亲情、爱情的区别。这是作者的用心良苦之处,用宝玉这个化言人来证空、证情,用他的感受,来向世人解说人世间怎能用一个情字来解。

书中用哪些正统的眼光看宝玉的是痴、癫、傻。以当时的那种社会背景下出现这样的一个人物,对宝玉的塑造不正是代表了作者对封建礼教中的那些伪善抗争的声音。雌雄同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就是男女平等吗?即使在今天,男女平等也只是表面上的,仍然有一些重男轻女的思想,那些仍然抱有偏见的人,比及红楼梦中的宝玉又该是怎么的汗颜。

在红楼梦中原来不明朗的女主角,通过从证空与证情的角度去分析,女主角的确认赫然而出。黛玉的美是那种脱离了世俗的聪慧,宝钗的智慧是那种在世俗间被正统思想美化的象征,从人物塑造上来看,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他们的那些缺点也成了读者诟鄙的焦点。

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更喜欢黛玉那种自然天成之美,这就像是自己的初心。对于宝钗更多的是一种欣赏的喜欢,她的化身在今天看来,是那些游刃于在人情世故中周旋的女强人。孰重孰轻不枉评论,为情终被情所困,为利终被利所伤,若能跳出情与利的纠缠,是不是就能看到空的一面呢?

原本觉得谈诗文这一章节无甚有趣,不过是一些解释作者所引用诗文出处罢了,未曾想到作者借用诗文给文中人物赋予了生命,让那些虚构出来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听董老师的课有一种温馨之感,这种温馨似是一种在繁忙之中的那种静谧,倍感亲切。

这些感受进一步升华了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从对书中人物不同命运的感慨,进而感受到曹雪芹先生笔触的魅力,竟然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依然能通过观察与思考丰盈内心丰富的世界,用文字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红楼梦用证空与证情给我们展了生命的真相,相比读者来说,作者更能体会到那些书中描述的人物心理活动。由此来看,曹雪芹的人生格局岂能用一些凡尘俗世的眼光去看,篇章的开始即用神仙的视角来叙述人间的繁华,听得那石头也动了凡心。当读者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连自己也进入了那花柳繁华之地,怎知有多少人为黛玉的葬花吟而潸然泪下,无奈有多少人为红楼梦中的奢华而流连忘返。

人间百态尽显现,红楼一梦惹事端;那怪公子情深重,奈何女儿多薄命;今仍有人思红楼,念那荣华惜时短;若未看破红尘空,陷入情愫亦不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红楼梦】全书所有人物关系 37度女人 2012-9-7 18:58 【红楼梦】关系图——看了后终于明白了,一本厚...
    37度女人_8dda阅读 8,248评论 3 33
  • 3.镜子与梦之“风月宝鉴” 前面分析过,贾宝玉是甄宝玉的影子,贾府是甄府的影子,我们可以假设在江南甄府的上空悬有一...
    雨渟了嚒阅读 2,074评论 0 2
  • 【七月影语】20171031《书语者》D5 言传身教。谈到言传身教,颇有感触的。父母不是爱书之人,当然,他们的上一...
    暖小柒阅读 216评论 0 0
  • 难忘怀你的耳廓 山峰一般的饱满 我日日对着山峰私语 定是声声入你耳 我趴伏在山脚的溪流旁 柔软的泥土托着我的身体 ...
    阿懦阅读 177评论 0 2
  • 今天一天上午连着要上三节课,我本以为作业会来不及改完给同学们,要牺牲中午的时间来改作业,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在上...
    95d299188023阅读 3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