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跟我反应自己的孩子非常调皮难以控制、很抓狂。我不想去揣测孩子到底是有多皮,我想说的是“孩子就是没有被现代文明同化过的野蛮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受家庭文化影响的特定状态。如果孩子表现有你所懊恼的一面,那么应该检讨一下自己了。
例:有一段时间,我很郁闷。恺年龄在增长体重也增长了,可是他却不肯走路、吃饭要喂、不陪就闹。他会走路后很多个月我只要带他出门都要推婴儿车,哪怕只在小区转,推车也是必备的。我们有好几个玩伴,这很好,但我和恺经常一玩就玩到别人家吃饭去了。我们还经常去各种游乐场、动物园、旅游点,在这些地方我的视线一刻也不会离开恺,经常与他互动。看上去这些似乎都没有问题。
分析:应尽早尽可能地把孩子从婴儿车里解放出来。孩子有固定的玩伴对孩子成长有益,但吃饭一定要在家里试着让他自己吃。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在熟悉的场合跟别人玩或自己玩。
我意识到这些以后,出门就开始不带婴儿推车了。说一个没有推车后的有意思的事,有一次恺咳嗽我带他到附近的医院看医生,一路上我教他讲英文、认物,他都说得很好,他的积极性都能很好地被调动。唯独不肯走路,我抱得实在累了,想让他自己走,我说(路边有很多树)你走到第三棵树妈妈抱你,他不同意,然后我说,那你先下来,我到第三棵树那里抱你,他估计被我的话绕晕了(哈哈),他同意了并从我身上下来,我走到第三棵树,叫他过来,他好像感觉到被骗了撒了2秒的娇,但还是走过来了。而后,我并没有抱他,我分散他的注意力问道:这是第几棵树?他说,不知道。我就这样告诉他:我们一起从第一棵树数到第三棵树,再从第三棵树边走边数到第十棵树。他都没有要抱。后来快到医院门口,他才想起要抱,这时,我高兴坏了,我儿子真棒,我毫无顾忌地抱起了他,并不停地表扬、强调妈妈高兴地抱起他是因为他愿意跟着妈妈一起走路。
印象很深的是从这次以后,恺慢慢地越走越多。以致于后来溜溜车也是类似于这些方法,浅移默化地越溜越好(以前溜车半路上经常要抱他还要拿车)走在朋友们的前列,基本没有半路卡壳,哈哈!
说到吃饭,对于小朋友也是需要投资的项目,我在无数挫折中思考后,给恺买了合适高度的餐椅(笑喜巴),合适长短的勺子(母婴乐),合适大小的保温碗(小孩吃饭的时间很长,一般半小时),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不知不觉结束了在朋友家蹭饭的历程,让恺每一顿都自己动手,当然,孩子弄得满处都是饭这不可避免,但也未必没有好处,这样我们每天饭后又多了一项活动“和恺一起收拾地上的饭”,看着他小手拿着毛巾,一脸认真却把地越抺越脏的样子,我满心的欣慰,相信风雨后必有彩虹。
而对于恺特别粘我、不陪着他就闹腾,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他的这个毛病折磨得筋疲力尽。后来是经常带玩伴回家玩,或是到熟悉的环境里让他自己去玩,让他去交朋友玩,这样慢慢的就好了很多,朋友大于妈妈。至于,恺为什么粘我到一刻都停不下来,这个缘由很深,但我也不防稍作表露,由于婚后家庭里面的各种原因复杂,孕产后这些各种复杂并未改善,以致于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独自带着,家里没有其它角色出现,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尽量从小就给孩子创造一个多元角色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孩子的成长,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
总而言之,孩子性格发育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相关度。如果你发现孩子已经发展到真心让你抓狂的程度时,切记:应该反思自己,争取花更多的时间去分析、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