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区旁边有个小公园,最近公园里挨着我家楼栋旁边位置新建了一个室内篮球场馆。这家场馆的老板大概有点背景关系,和某些中学搞了联合经营,自打这个场馆从一个简单的室外露天篮球场地改建成为室内篮球场馆之后,几乎每天傍晚以后,里边总会传来声势浩荡的篮球训练和比赛的呐喊、呼唤声,很是热血激情,甚至有些时候,夜晚十点过后,里边比赛还会持续进行,呐喊声依旧会如浪涛声一般此起彼伏。(为此,我曾三番俩次播打市长热线进行投诉,希望有关单位去核实两个情况,一是这家场馆的建设是否合法,因为它的建立很突然,而且貌似是占用了公众资源,自打场馆建立后,再也看不到附近小区的中小学生和一些上班族成年人打篮球的身影了,二是我希望有关单位去找这家场馆的经营者进行协商,尽量合理规划营业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扰民,毕竟我观察过我这个小区里边少说也有上百号婴幼儿,我自己家中也是有老人和幼儿的。但是投诉的结果最后却是不了了之。其实我也没有想一定要深究个所以然,所以当政务机构的人数次按照官方流程来电回访我后,我接受了“事实”,只是“暗讽”了几句他们的不作为后,也就没再过多深究。与本文主题无关)听着那些热情的呼唤声,可以想象得到里边那些浑身散发着荷尔蒙气息的年轻健儿充满激情的竞技场面。有那么些时候,虽然在家中看着小孩,我也会情不自禁的回想起一些过往,自己貌似曾经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爱篮球爱到如痴如醉的程度,那种在球场上挥汗如雨,迸发着热血与人竞技、无所畏惧的感觉,确实让人向往和怀念。只是这份激情和爱好,不经意间就被自己遗忘或丢弃,不能说不遗憾吧。
说到爱好这件事,我就又想起了另外一幕场景。我下班回家途中会经过湘府路大桥,有段时间我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论刮风、下雨或非常寒冷的天气,夜幕降临之后,湘府路大桥正中间人行道边,总会停放着一些摩托车或电瓶车,在那些车子旁边不远处,就是一群全副武装的钓鱼爱好者,心无旁骛的站在桥上往湘江里垂钓着。那场景不得不说很怪异,却又十分和谐。因为我年幼的时候也曾对钓鱼这项活动热衷过一段时间,也曾像他们一样,不顾烈日炎炎,去到池塘边垂钓,对那种鱼儿上钩的期盼和惊喜之情,我依旧是深有体会的。所以也不难想象,这些垂钓者的那份执着和对钓鱼这份运动的热爱,当他们投入到钓鱼的那种状态时,周边的一切恶劣环境和生活中的其他琐碎,似乎都将与他们毫无干系,他们的心思就全然投入到了那种等待鱼儿上钩的期盼中。
我个人其实是个较为理想主义者,心中一直认为,人在生活中至少应该保留住一两项自己热爱的东西才行,不然就会像没有灵魂的傀儡一般,四处奔波、忙忙碌碌,却毫无生气。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某音中无意间刷到过钱学森的一次采访视频,他说出的一段话让我内心为之一震。病床上高龄的钱老对看望他的学生们(都是比较年长的科学家)说到:人不但要有科学技术(追求精神),还要有文化艺术和音乐艺术(追求精神)。言外之意就是在让那些全心投入到创造科技的科学家们,在专研科技的同时时,也要保持住一份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爱一样东西、或一件事、或一个人,是很难一直保持初衷不变的,因为“爱而不变”是需要莫大的定力和执念的,抛去现实的生活需求不说,即便真的爱的深刻、爱的刻骨,也不意味着能“爱如既往”,因为热爱,还需要有严格的自律和持续的输出的。
大概在2021年的时候,我曾有幸在一次被委派随总公司检查下属子公司的审计中,遇到过一个非常自律的女领导,虽然已有四十多岁的年纪,但是看着身段保养和精神状态的调理,都是处于一种极佳的状态,给人一种娇好的精气神面貌。后来在和她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原来这位女领导是一位“热衷”跑步的爱好者,仅仅在那为期将近两个多月的检查之行中,她几乎每天凌晨都会外出晨跑一个多小时,不管是郎朗晴日、还是寒冷低温或大雪过后的凌晨,天还未蒙蒙亮,雷打不动的会去晨跑几圈。让我感触最深的事还有,那些接待的子公司的招待人员也是很会办事,特地安排领导级别的人员陪跑,还特地每天凌晨开着车去到当地环境很好的海边公园或者中心公园去晨跑。其实,一开始我有些不明白的是,在普通人眼中,一个跑步锻炼为什么要开着车去,又为什么还得选跑步的地点环境,直到后来我才懂得,人家专业的跑步爱好者,对跑步环境和氛围,确实是会有一种不一样的直观感受和追求的。而那些天在北京奥森公园陪跑的过程中,看着各色晨跑的人,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不同层级的人,所接触到的东西是有差异的,同样的,不同的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好了,有点跑题了!我其实在这段是还想表达另一个观点:爱好,有时候也是分“等级”的,当然,有些爱好是需要实现财富自由才能体会得到当中的真正乐趣!)
我自幼有一个爱好,那就是“读书”。即便当时家里条件不允许,但是各类图书、故事会、杂志刊物、甚至小说,我在小学的时候就总会想办法去涉猎。以至于我从小对文字就比较敏感。中小学时期,作文多次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朗读,高中课堂也有幸被点名朗读过几篇文章,甚至毕业后,因为在公司平台多次刊登文章,和领导同桌聚餐时,也多次被评价说文章写得好,有思想。再加上我“阅片”无数,各种类型的经典影视、小说,我都有广泛涉猎,并且总能在影视场景、故事当中猜出个一二,同时“生出”一些独有的观点和思想,我甚至曾一度认为,那些被奉为经典的场景、对白、故事,我也能构思出个一二。所以有那么段时间,我在研究了自己所敬仰的一位小说大师的一部分作品后,就尝试着去写,甚至一度写了将近十几万字,虽然框架已经构思,主题也已确定,但是奈何文笔积累欠缺,思想表达不够精准、饱满,始终无法达到自己所期待的状态,最终决定停止更新,待人生阅历再丰富一点后,文笔修饰能力再加强一些后,再接着重新写。可是没想到这一停就停了好几年,虽然有断断续续的写一些杂文,但都不足道也!就这样,我唯一自豪的“热爱”就这么被自己给荒废了!
这当中其实是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除了生活的压力,另外一个,我发现自己有段时间内心思想是比较“黑暗”的,从以前的发现生活的美好,变成了“看不惯”社会规则和人情事故,总想着要以一种隐晦的表达方式去批判、讽刺一些现象和人群,但偏偏写的东西根本又达不到自己期待的那个境界。所以后来经过一番深思,觉得这对于个人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干脆停笔不再坚持,毕竟写文章这件事,也几乎没有给我带来过实质性的经济和利益。再者,妻子从来不赞同我去以自己的“热爱”去弥补个人的精神世界,她希望我这个年纪更务实一些,多创造一些经济更为重要!所以当我前不久重新尝试写文章时,在写了一篇文章发到朋友圈后,妻子看到后的第一反竟然是发消息来批判我的行为“幼稚”。说实话,我当时是很受打击和委屈的,因为她看不明白我写的东西和价值,也不懂我为什么要去写文章!更让我我气愤的是,我写的文章她看了之后,不是像我原来的领导那样,特地发消息给我予肯定和鼓励,而是直接泼我冷水,这是我无法理解的。后来我对她说:你以为我为什么要去写一些文字,因为我在写文章的同时,其实也是想告诉一些人,我是一个追求思想的人,我的一些思想高度和认知能力,不一定是他们所能达到的!
也许我目前没有什么成就,但是不代表我以后就一定成就不了!要知道每个人、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状态,这叫“运势”。“时来天地皆同力”,有人助,也有天助,就好比我前几年,但是,最近几年就不同了,这叫“运去英雄不自由”!但是这都是人生的过程而已!人生是一场很漫长的旅途的!(好了,又跑题了,有点像我喜欢的一个军事博主“听风的蝉”了,讲着讲着就跑了!)
当然有时候,我也怪自己内心不够坚定,总会被生活所消耗,不能完全按照自己内心的意愿去前行。就拿写文章这件事来说吧,我其实在内心中一直认定,如果我这辈子还能干成一件像样的“大事”,那就是写作了。我并非随意说出这样的话,因为我知道,只有当我在投入到写作的时候,我才能感觉到“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的思维、不一样的眼界、不一样的境界!同样,在写作的时候,我能成为绝对主导,我能明确的知道自己最终想要表达什么,能决定以何种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意图!这就叫自主!人一定要在有自主的前提下,才能最终获得成就!
前一阵子,刷到过董宇辉和冯唐的一次对话,期间冯唐讲的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的一些创作并非都是一气呵成的,因为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很忙的,忙到没有时间再去写作,所以只能等逢年过节在家休息的时候,有空闲了再去静下心去创作。当然这样就导致时间有限,每次只能写一部分,但就是这样断断续续的坚持写,最终也能把他的作品完结!冯唐讲的这件事对我有一定的触动和启发,我也开始反思,我一开始坚持写文章,本来也没带有经济目的性和荣誉目的的性的,就纯属个人爱好和擅长,让自己保持思考,将自己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后来怎么就演变成了“急功近利”了?如果我从一开始就继续坚持,哪怕每天写几百字,长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成就了!也不至于像如今这般。况且,我一直谨记着一种观点(忘了具体是哪位作家说的,好像是老舍先生),“好的文章是靠改出来的”,即便自己写的文章不遂人意,即便不是每一篇文字都有意义,但时间久了,“量变引起质变”,总能写出一两篇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文章吧?那对我想要去实现的人生目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呀!所以凡是贵在坚持不懈!仍需努力去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可!
本文最后,还是像我以前写作的方式写一段寄语吧:那些热爱过的,无论如何都将会成为美好的回忆,而那些一直被热爱的,最终会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能陪伴你渡过一生中所有时光,或喜、或忧、或动、或静的状态。所以,人,一定要明确的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爱”!
写于2024年3月18日,完结于2024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