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重返延安的激动感情,领会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2.品味、感悟这首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感情
2.把握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
课前预习:
1.掌握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3.上网查找有关信天游的知识及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指名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信天游”。
2.指明3-5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一、导入:同学们,当你踏上你离别多时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六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谊。
二、学习新课:
1. 走近作者
贺敬之,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歌剧《白毛女》就是由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早期诗集为《乡村的夜》。建国后,诗歌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都时广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粉碎“四人帮”后,他写了长诗《中国的十月》和《八一之歌》等。
2.特色简介
诗歌所采用的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陕北民歌“信天游”(又名“顺天游”)的形式,这种民歌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歌词常为两句一段,短的只有一段,长的可以接连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多作蝉联,多用叠字,多用衬字,既有急徐相替之美,又有刚柔交织之妙。诵读、歌唱时,自有一唱三叹、回环飘荡的兴味,因而有着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歌特色。
3.字词学习(略)
4.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表格。
诗节 小标题 主要内容 作者感情
一 抒写刚回到延安时的情景和心情
二 忆延安 怀念、感激
三 写和延安人民欢聚的热烈场面
四 看延安 喜悦、赞美
五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
5.合作探究:
(一)指导朗读第一节诗歌并思考:
①.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二)指导朗读第一节诗歌并思考:
②诗歌的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三)指导朗读第一节诗歌并思考:
③诗歌的第三部分是怎样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四)指导朗读第一节诗歌并思考:
④诗歌第四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五)指导朗读第一节诗歌并思考:
第五部分诗歌选取了哪些最典型的事物?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作用是什么?
课堂小结:
(1)善用修辞表现情感。
(2)运用凝练的词语(选用恰当的动词)表现情感。
⑶选取延安独有的风俗民情表达情感。
⑷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语言表达情感。
6.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延安精神”的内涵.而在那个年月,为了革命信仰,为了建设新生活,在老一辈的革命者们的精神激励和影响下,延安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不断的好起来,那么在今天,这种“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吗?
明确:
内涵: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④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
以前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低下,“延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延安精神”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并且发扬下去。只有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才能早一天实现。
7.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搜集有关信天游的优美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