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实有大才,不愧为近代一代通儒。他在《中国历史精神》之中国历史上的道德精神中的见解可谓精辟独到。《左传》讲:“太上有立徳,其次有立功,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宾四先生认为中国的道德精神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就是《左传》的“不朽论”,第二部分则是孟子的“性善论”。具体来说则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就是钱老所讲到的“爱”与“敬”,我爱你敬你,但我并不试图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我爱你敬你,我自身便满足了,至于你是否爱我敬我,那是你的事。我们常说中国历史上出了两个半圣人,春秋时期的孔子,明朝时的王阳明,还有清末的曾国藩。但依先生的观点,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又何止两个半呢?先生的书中记载了两个普通人,一个是乞丐武训,一个是高山族的通事吴凤。但在先生,在我看来,他们也是圣人,孟子所说人人皆可为尧舜,正是此理。而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伟大精神。我曾听过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龙,十个百个中国人是虫,我不知此话出于何处,但我想说,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他只看到了近代,却没有往上追溯。这是中国的文化精神,也是中国的历史精神。这一点上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有三种精神,第一种是源自希腊的自由主义精神,第二种是源自罗马的公民或者国家精神,第三种是世界精神或者宗教精神。且不说前两种,我们仅以宗教精神来与我中国文化精神作比较,是不是有些相似呢?只不过宗教精神说:我们在上帝心中,而我们的精神则说我们在他人心中。与之相比,我们可谓高明很多了。
——庚子年 戊寅月 癸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