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我时常也在想,生命这个话题,有没有必要跟孩子们讲,对他们而言会不会过于深奥或沉重。但是最近我看到一片文章,大致意思是说生命教育可重可轻,可深可浅,但绝不可缺少。这也一下点醒了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必须要做生命教育的。只是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学情的不同教学。
1.通过孩子身边的动、植物中了解生命的存在
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关于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当然“生命”或者“生命的意义”这两个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或许还有些难。不过我可以从孩子最亲近的动植物身上入手,从身边的动物、植物中去了解生命的存在。例如四季的变幻、树叶的生长与飘落、植物的生长与枯亡······因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且她们在开学的那段时间里也亲自种下了我们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植物种子。也有些小朋友埋下种子却没能发芽,有些小朋友种出了小苗子,但没能长大,有些小朋友种出了小花,见证了植物的一个完整或不完整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有些疑惑,为什么我的没有种活?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慢慢地理解什么叫“活着”什么叫“死掉了”。这是初步的概念理解。
2.活着的境界:活着就是要让别人过得快乐
而孩子对于我们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可能确实一头雾水,但也很正常,因为他们现在经历的还太少。但他们可以开始去了解这样一件事情了,当然不是要从成人化的高度去解读生命的意义,只要他们知道活着可以很快乐,活着或者很有意义就足够了。那么如何才能够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这就是我本节课想带给孩子们的东西。
绘本中的丹尼尔向充满疑惑的费雷迪说着“我们活着就是要让别人过得快乐。
我们活着,就要给因为家里太热,到这里避暑的老人遮阴。
我们活着,就要给孩子们一个阴凉的地方,好让他们来玩。
人们到树下来野餐,在格子台布上吃东西,
我们活着,就要用叶片给他们扇风。
我们活着 ,就是为了做这些好事情。”
(特别喜欢任溶溶爷爷的语言风格,这个版本的绘本就是由他翻译的。)
这段话,令我很感动。即使只是一片小小的叶子,他也懂得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而且还是如此伟大的存在——给别人带来快乐。这个境界我们作为人类相比也是难以真正达到,但也有着许多人秉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追求态度。我在后面,特意问了孩子一个问题,我说,孩子们,听完这个绘本故事,你可以说说“什么事情让弗雷迪觉得做一片叶子真好?”
有一部分小朋友沉默了,有一小部分小朋友思考了一会,举手说“因为他帮助了老人和小孩”“因为给他人带来了快乐”。我问“为什么帮助了老人和小孩,帮助他人就快乐?”。孩子思考着,或许这个问题对他们而言,有点难度,我回答道“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呀,就是他活着的目的——让别人过得快乐。”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想这没关系,我本节课就是先告诉他们原来活着还有这样一个意义就足够了,至于更深层次的理解,今后他们会慢慢在生活中领悟。
3.活着的多种可能:爱自己,爱生活,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当然,“让别人快乐”是一个人活着的极高精神境界。那我们活着的意义难道就只是为了让别人快乐吗?也不完全,我们得先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健康,爱自己的生活,爱自己的同学、朋友、家人,爱大自然,爱自己的所拥有的一切。
很喜欢绘本中的一段话:费雷迪真高兴他是一片叶子。他爱他这根树枝,爱他这些轻盈的树叶朋友,爱他这高高在空中的地方,爱轻轻吹动他的风,爱温暖他的阳光,爱在他身上投下洁白、柔和的影子的月亮。
费雷迪爱着他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的一切,他也在用心地感受、享受着目前的生活状态。正是因为如此,费雷迪热爱地活着。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动不动就说自己觉得活着没意义,是因为没人告诉他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活着的多种可能性。例如有些孩子觉得好像活着就只剩下了学习,但是在学习上又找不到成就感和快乐时,就容易想入非非。但是并不然,我想告诉我的孩子们,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呢,比如好吃的美食,美丽的风景,有趣的人儿等等,正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享受、去创造。我们的世界不只是学习呀。就如我们工作并非就是我们活着的一切,也不只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我们还有美好的、丰富的其他生活。重在的是我们内心是否盈满、是否幸福。
生命是唤醒的,而不是教会的,我想通过班级活动、课堂教学等形式去影响、唤醒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懂得发现生活的美好与有趣,爱自己、爱生活、爱创造,从而爱上我们的一切,因为爱,而想着要去呵护和珍惜,珍惜我们当下,珍惜我们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