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游上海之鱼
周艳琴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大年初一可能是最清闲的一天。我们家也遵从传统习俗,不洗洗涮涮不倒垃圾。吃好喝好后,众议:开车出去转转。可到哪里去转?城隍庙、外滩、上海之巅等景观,哪儿哪儿都是人从众,也都去过多趟,没新鲜感,且疫情这根弦不能松,还是别去参与接踵比肩了。老伴提议:去上海之鱼。他去过,说值得一游,儿子便开车带我们一家前往。
一路上,老伴根据游览印象,结合手机上的景点攻略,俨然导游一样渲染:上海之鱼又名“金海湖”,是上海市奉贤区南桥新城的核心景观湖,是上海湖面面积次于滴水湖的第三大人工湖。被称为上海奉贤的“城市客厅”。据说以前,那片南桥周边的区域,是水塘密布、阡陌纵横,找不到一丝都市气息的荒芜之地。那一年,上海人邀请来了国际规划设计师,也是迪拜棕榈岛主创设计师拉瑞·奚伯斯,他经过实地考察后,相中了这片荒地。据说,他创意“上海之鱼”的灵感来自中国人对“鱼”的美好寓意(“年年有余”),也源于此地原名“龙潭村”。在架构上,他以独特的手法,又融合时尚元素,开凿水域,雕塑为由鱼身、鱼尾、鱼鳍等三大湖面构成的鱼身水体。因整个湖面呈金鱼型,故得此名。图纸一出,上海速度,主体工程很快就完工了。
这导游渲染的结语特别强调:一定要登上那上海之鱼湖边的奉贤区博物馆,只有登高鸟瞰,整个上海之鱼的水面、绿地上建筑物的美轮美奂之景象,尤其是那条摇头摆尾、嘴吐泡泡、活泼可爱的大金鱼才能基本收入眼底。再说那奉贤区博物馆也很值得一看:一个区级博物馆曾经迎来过雍正故宫文物大展,那可是故宫历史上第二次将雍正文物带到国内地方博物馆展览呀。
想必他的推介不会忽悠谁跟谁的咱们,我便对上海之鱼,尤其是登高鸟瞰很是向往了。尽管停车场车位迷茫难寻,尽管我们的泊车之处与目的地还要步行一小站路,但丝毫不减我大发之游兴,且躲在云里雾里十多天的太阳此时也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来给咱们助兴。
进园后,我们直奔博物馆,哪知博物馆门可罗雀,闭馆休假,也是呀,大年初一呢。于我,扫兴不少:本想登高一饱“大金鱼”之眼福后附庸苏轼《题西林壁》风雅一首《题上海之鱼》,呵呵,看来,我天生与诗无缘。上天吝啬,连个化用诗句的机会都不给我。
扫兴归扫兴,但既来之,则游之。既然不能高瞻全瞩“大金鱼”,那就如瞎子摸象吧,鱼身、鱼尾、鱼鳍,无论足近哪一处都是鱼啊。
孙女高兴地滑着轮滑,自由放飞童心童趣。我们随着她进入湖心生态岛(约为大金鱼的腹心)。她的第一监护人设双双紧随其后,我们心稍安,远远跟着便是。
入园行至百余步,见一老者端坐在树凳(围树而修建的一转条凳)上,双手搭膝盖,目视正前方微笑着,荣辱不惊的样子若佛。
放眼望去,园子里的条条环湖路,过塑多彩,是缤纷的景观之廊。这独特的景观大道两边,临湖种植银杏树及疏朗乔木,想必设计者是为了使游人视线得以通透,直接品味这“大金鱼”的风采,从而提升场地的景观性,体现人文关怀吧。这疏朗的乔木下面,是各种花卉,尽管大年初一的景观长廊上朔风吹面,但两旁红的黄的紫的绿的等各色花卉仍张开笑脸,向游人摇曳着。据说这条条环湖路,体现了设计者倡导游人要快城市、慢生活的生活方式,营造大视觉生态艺术之环的规划理念,的确如此。
游园的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少,由于地方大,分散了而已。游人漫步在这条“金鱼”的身上或身边,一边沐浴大年初一的柔和阳光,观赏湖面“金鱼”鳞片的波光,放着风筝;一边用相机拍下湖面自由飞翔的水鸟,或拍下融进大自然美景中的自身,享受着轻松愉悦的休闲停留空间和舒适的城市慢行景观。
这太阳真不解游人意,连半张脸也躲回云里睡大觉去了。我观天色已晚,湖风更紧,也不知足下按摩的是鱼腹上的哪一片鳞,便呼儿孙引老伴,欲打道回府。
我走在前面,将出园时,见那若佛端坐的老者仍然端坐若佛在那里,便好奇而驻足:他身板挺拔,板寸银发直立,镜片后面是满眼的微笑,唐装、布鞋穿着讲究,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他见我停留在身边,便笑着对我说:这里很享受,是个大氧吧,我一来这里就不想回去。我说:可这里看不到“大金鱼”呀。他仍笑笑:哦,你想看全景,除非航拍,登上博物馆楼顶也只能依稀可见。不过,要想全身心地享受“大金鱼”的美妙,还是要到这“鱼腹”中来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似乎懂了:呵呵!您的意思是——欲识“金鱼”真面目,仍须潜伏“鱼腹”中?老者哈哈大笑起来:对对对!心中有“大金鱼”,满目皆“大金鱼”!此话一出,更令我刮目相看,难道我遇见隐者啦?
见家人过来了,我辞别隐者,随他们出园了。
上海之鱼,我还会再来的,下次来时,我既要鸟瞰你摇头摆尾、嘴吐泡泡、活泼可爱的整体模样,又要继续潜伏“鱼腹”中,呼吸你的真气。
作者简介
周艳琴,湖北省宜都市人。出版《国学读本》《胡敌传奇》《胡敌故事》等书,长篇小说《孤鸿一片影》曾在网站上连载,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教研论文散见各刊和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