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元夜或灯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在农历上,正月又称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传统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之说,即指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和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提到:“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汉朝时,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元宵节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有云:“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提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华灯宝炬,月色花光,霏雾融融,动烛远近……竞陈灯烛,光彩争华,直至达旦。”
元宵节,民间有挂灯、赏灯、闹花灯等传统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传于后世。
唐朝时期,国力空前强盛,元宵节赏灯活动十分兴旺。无论是京城还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挂满灯笼,火树银花, 灯光摇曳,十分繁华热闹。
到了宋朝,元宵节赏灯持续五日,灯的样式更加繁复多彩,与赏灯有关的活动十分丰富,遍览灯市风光,令人赏心悦目。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写的就是元宵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的唯美景象。
明清时期,民间灯会规模更加宏大,街头巷尾,灯火璀璨,花团锦簇。随着生产力的显著进步,花灯的生产工艺也有了大幅提高,品种更为繁多,制作更加精巧,观之令人惊叹。
作为元宵节食用的传统食品,元宵在我国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元宵节吃元宵的记载,最早见于宋朝。当时元宵被称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糖元”等,生意人为图吉利,也称其为“元宝”。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元宵应该是从宋朝开始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将“圆子”命名为元宵。
元宵节这天,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元宵与汤圆是两种不同的食品,在做法、口感等方面差异甚多。元宵馅料偏硬,一般以素食固体甜馅料为主,制作时先将馅料切成小块,蘸水后,在糯米粉中反复滚圆,直至滚成大小合适的圆球,其表皮干燥松软;而汤圆馅料偏软,一般是有荤有素,制作时先将糯米粉和成面团,像包饺子一样将馅料包入后,再揉搓成圆球,其表皮光滑黏糯。从口感上来说,汤圆比元宵更加细腻爽滑。
长按下图,关注白话微历史。
微信号:baihuaweilishi
点击公众号首页下方“往期精彩”,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转发朋友圈,留言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