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拆解《零售的哲学》。
如果把7-Eleven的成功哲学缩减到一条,那就是时时刻刻都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
我们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做内卷。
前两天骆姐和我聊天时问到:“什么是内卷?”
我们比较熟知的内卷是在孩子教育方面,过去我们说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今中考更甚,每年能上高中的学生比例大概就50%左右。
所以家长们早早就开始发力,希望给孩子博一个更好的未来,由此产生了内卷。
这就像剧场效应,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安安静静坐在椅子上看,突然有一个人起身观看,后面被挡住的人不得已也起身观看,结果整个剧场的人都站起来了。但是看到的效果和一开始坐着的效果有什么区别呢?只是人们更累了而已。
班级里一个孩子去补习了,效果很好,慢慢地班级里所有的孩子,甚至一个年级、一个学校、一个国家的孩子都去补习,最后所有人都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可是孩子们的压力增加了十倍不止。
在商业竞争中也存在严重的内卷。
在我们国内,有很多优秀的制造业,他们都是以国际标准等为国外大品牌代工生产,然后出口贴了个品牌标签又以高价卖回国内。所以人们有时候买国外产品,会发现上面写着made in china 。
这说明我们国内其实不缺好的制造商,我们完全可以放心买国货。
这两年因为疫情,这些代工厂的产品对外销量了减少很多,因此很多企业主想自己成立品牌,对内销售。
想想原本我们的客户对象是全世界,突然缩减到全国,市场变小了,但产品又更多了,导致内卷更严重。
在便利店行业也是如此,在我们的城市中,街上的便利店随处可见,有全国连锁品牌,也有全球连锁,还有本地自有品牌,和个人开的小便利店。
7-Eleven便利店也在好几次浪潮中被人看衰,比如说市场上认为便利店数量已经达到饱和,人们会去大超市购物而不会去小便利店购物等,但是铃木敏文老师却从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我们只要用心服务好顾客,时时刻刻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就可以发展好便利店。
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7-Eleven的广告词是让顾客觉得“有7-Eleven真好”“全年无休真方便”。
为了近距离倾听顾客的意见,7-Eleven从30多年前起就开始以问卷形式对进店顾客、周围居民等各类人群展开了调查。调查规模已接近1万人次,形成了重要的数据库。
从中他们切实了解顾客的需求,在提升服务品质时有据可循,而非凭主观臆测做判断。
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顾客在接受问卷调查时提出“希望能在便利店里增设ATM”的要求,用来方便支付水电煤的费用。
经过考量之后,7-Eleven决定开创代收公共事业费的服务,在便利店里安装ATM。
这一过程困难重重,首先他们希望能对安装ATM的数量和收费有较高的决定权,因为他们要把顾客的体验放在第一位。但是和银行的谈判无法达成一致,最终7-Eleven选择自行申请银行经营牌照。
这个决定受到了金融界等社会各方的一致反对,甚至内部员工和董事长也不看好。
但铃木老师觉得,只要顾客有实际的需求,就存在挑战的价值。
他请团队成员思考一个问题:
“7-Eleven有成立银行的决定性原因吗?”
便利店陈列的产品都是精挑细选的,他们事先预计到顾客需要的各种生活场景,但在十万火急的时候,顾客是不是会希望能在店内取到现金,一解燃眉之急?
成立银行能解决顾客的燃眉之急,才能真正体现“便利”二字。
经过团队的努力,“Seven银行”诞生了,并且实现了三年内盈利的目标,而且大多数利用ATM取钱的顾客,都会顺便在店内消费。
以顾客的真实需求为第一准则,让7-Eleven在便利店行业不断突破和创新,达到营业额遥遥领先于其他连锁便利店。
便利店采取年中无休的经营方式,为了在新年也能为顾客提供新鲜的食品,甚至向供应商提出了正月发货的请求,却遭到了拒绝。
想要一年365天为顾客提供美味食品的原动力,让团队持之以恒地拜访供应商,终于有供应商接受了请求,7-Eleven每天都能在货柜上陈列新鲜的面包。
在日本7-Eleven便利店稳步成长的同时,美国南方公司经营状况却不断恶化,其导火索在于打着促销政策。
我们在路上经常会看到,一条街道上卖相同货品的几个商家,最常见的竞争方式是打折促销。
一旦打折了,货品的销量就很好,但是促销结束之后,人们也不见得会留在商店里成为忠实客户。
打折促销的方式难以吸引来忠诚的顾客。
很多商家在进入市场的时候都喜欢打价格战,有资本的就大量撒钱让利出优惠,比如滴滴打车、朴朴超市和叮咚买菜等,客户一开始会因为便宜而进入,但是如果有更便宜的平台,客户就会转移阵地。
我们应该思索:真正能留住客户的是什么?
就像海底捞,味道未必是最好的,但是服务很好,所有尽管价格不便宜,也有不少人冲着海底捞的服务而去。说明顾客更喜欢他们的需求被重视,得到满足,更看重的是品质。
美国南方公司被卷进价格战,陷入难以提高收益的恶性循环,最终请求7-Eleven接管他们。
铃木老师打破他们原有的经营模式,重建新组织,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目标,改善了门店的经营情况,大大提升了业绩。
把经营方式从过去的“以产品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才是竞争致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