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敬以养正

敬选自《传统修身法理》


持敬是儒家修持的重要内容。

朱熹说:

敬之一字,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一主乎此,更无内在精粗之间。……敬则万理具在。……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

《李二曲集》中说:

“敢问下学立心之始,当以何者为主?”先生曰“用功莫先于主敬。敬之一字,彻上彻下的工夫,千圣心传,总不外此。”

孔子当年教授学生多以敬为教,如“居处恭,执事敬”、“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修己以敬”等。程子教人也强调敬,说“君子之遇事无巨细,一与敬而已”。又说:

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且欲涵泳主一之义,一则无二三矣。言敬,无如圣人之言。《易》所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须是直内,乃是主一之义。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执事须是敬,又不可矜持太过。……严威俨恪,非敬之道,但致敬须自此入。……敬而无失,便是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敬不可谓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为中也。

勉斋皇氏进一步指出了敬于圣修的机理:

敬是束得个虚灵知觉住,如火炬束得紧时那焰头直上,不束则散灭了。……持守之方,无出乎敬。前辈所谓常惺惺法,已是将持敬人心胃内事模写出来了。……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其为是气也,莫不各有是理。人得是气以为体,则亦具是理以为性。又必有虚灵觉知者,存乎其间以为心。事物未接思虑未萌,虚灵觉知者感而遂通,一寂一感,而是理亦为之寂感焉。使夫虚灵觉知者常肃然而不乱,炯然而不昏,则寂而理之体无不存,感而理之用无不行亦。

胡敬斋用简短的语言,把持敬的方方面面作了概括性说明:

端庄整肃,严威俨恪,是敬之入头处;

提撕唤醒,是敬之接续处;

主一无适,湛然纯一,是敬之无间断处;

惺惺不昧,精明不乱,是敬之效验处。

敬该动静。静坐端严,敬也;随事检点致谨,亦敬也;

敬兼内外。容貌端庄,敬也;心地湛然纯一,亦敬也。

敬是心自敬耳。


~~《传统修身法理》第二章·儒家证悟修持方法之(3)持敬以养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