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因为自己职业的关系,每天都和文字切磋一下手艺,尤其是在学校,经常带着一帮孩子去欣赏大家的佳作,把文章分析的头头是道,于是,内心的满足感渐渐地霸占了自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在一个平台上听老师讲文字变现的故事时,偶然间认识了简书这位小姑娘,为什么这样称呼她呢?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简书唤醒了我对生活的兴趣。
世界和而不同,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但是我们往往都是从经典著作中才得以窥见,尤其是孔老夫子。于是乎,这样的一个概念还在高考卷中出过类似的文题。生活中是在和谐共生中有太多的不同,这恰恰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我才刚来简书6天吧,结果写了我以前2年的工作量,尤其是100天日更任务,让我有更多的动力记录生活的点滴,不再局限于作品分析师了。
其次,简书帮我认识到了阅读的不足。
刚来时,我自认为自己还是读了基本书的,自认为自己句子还是能写的通顺的,自认为自己还是有点提纲意识的,所以一开始,简书只不过对我来说是个消磨时间的去处,但是这些天,看到那么多优秀呢作者,用朴实的文字也能捕捉到精彩的瞬间,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还有很多的读者引经据典。看来,简书真是卧虎藏龙之处,唯有收起浮华,静下心来读书,肚子里墨水积累多了,自然写出来就墨香四溢了。
最后,简书让我懂的了专注。
选这个词,得感谢简友,他的文章详细论证了专注是比坚持更高的境界,为此还举了烧菜的例子,你看,这就是多读的好处,专注去读,好的东西多积累,尤其是专注中才能思考出别人行文的逻辑结构,甚至揣摩出作者的心境,倘若只停留在坚持的阶段,不真正走进文章深处,走马观花,那带了个“坚持”的花帽子,只不过是阿Q式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倘若鲁迅先生在世,定要再来一篇《且介亭杂文》,狠狠地用标枪向我们投来,还好,简书及时提醒我,只有在专注的条件下,遣词造句就会更加考究,思考才能更加透彻,这有点像老舍先生提到的写文章要学会“锤炼”—推敲用字、用词。所以,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仔细看拜读了很多简友的文章,事实证明,这是很明智的选择。只有精心准备,才能心怀不乱,在专注中收获书生意气。
酒逢知己千杯少,简书,你愿意做我的知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