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拆迁户的生活
上海的拆迁这回事啊,真是说起来比较有趣的,伴随的还有一句不得不感慨的话:人啊,生在哪很重要!当时刚到上海入职的第一家公司,要乘坐1.5小时的地铁才能到,有一天早上出地铁后,遇到公司同部门的一位同事,走着走着,他就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知道平时送我们外出的那个司机李师傅吗?”
我说:“知道啊,怎么了?”
“他要辞职了,你猜为什么?”
额~~我丝毫没有犹豫,心想这主动辞职嘛,肯定是找到更好的工作了,就回答说“李师傅找到更好的工作了吗?他看起来年龄也不是很大啊”。
心想真好,找到更好的工作了。
同事回答说:“你错了,李师傅家马上拆迁,1000万……”
……
真好,确实非常好,我们普通人拥有1000万这一辈子只能寄希望于中彩票了吧,此处太“悲伤”,略过吧。
到上海工作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回迁房大区域里,就原来这块是农村,后来城市边缘扩大,城市化后,大量的拆迁重建成商品房社区,也带来了非常多的商业和公共绿化,环境变得非常好。这里住着的基本上是以前村里的居民,以及外地务工者,因为这里房租更便宜些,但代价就是乘坐拥挤的地铁1-2个小时才能到上班的地方。
那个时候就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不管天晴下雨、工作日还是周末、早上8点还是下午夕阳西下,总有好多看似年龄不大的人在河边钓鱼,看起来十分的悠闲,作为外地来沪的务工者甚是不明白,难道他们不用上班吗?
后来才知道,他们确实不用上班。
身边上海本地人口中的“不远嫁”
前段时间一个同事结婚了,出生的家住在宝山区,工作也在宝山,车程40分钟以内。今天7月份结婚了,对象是以前的同学,结婚后就跟老公到浦东的新家生活,因为老公家是浦东的。这结婚没几个月,经常在办公室奉劝还没结婚的同事不要嫁太远了,她觉得她就是嫁太远了,从上海的宝山区嫁到了上海的浦东新区,回次娘家要1个半小时,太远了。
我们听完都愣住了。
还有个朋友是从浦东嫁到宝山的,目前已经有一个在上小学的儿子,有好几套房子,做着一份简单的工作,她也经常说回一趟娘家好远,后悔嫁这么远了。
身边单身女性的潇洒生活
有个朋友是在一家小公司做行政工作的,每天事不多,收入也不算高,在上海这个城市月工资扣完税5000左右。她每周都会和朋友相约出去逛街、看展览、吃饭,办了迪士尼乐园的年卡,一年要去很多次,有的时候就是去迪士尼看看风景,拍拍照片就出来了,也不喜欢排队去玩项目。但就是看心情想去就去了。
她33岁了,没有结婚,也没有结婚的打算,当然父母也不催她。阿姨总说她的宝贝女儿交给谁她都不放心,所以不催她结婚,她只要开心,怎么过都行。
其实,有人说的那句话还挺认同的:外地人奋斗的终点,是本地人的起点。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