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你,离开了首都北京,回到了老家。打算待我出差回去后就投奔我,暂时在家过渡一段时间。休息,休养生息。
人吃五谷杂粮,身体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说谁是健康的,我想医院,能够给他(她)啪啪的打脸。你也有几个问题,不过问题不大,休息调养会恢复的很好的。
我梳理了一下你在健康方面存在的几个小问题:1、便秘;2、近视;3、气血不足
便秘问题,我想是因为吃饭太过精细,膳食纤维摄入较少,运动量小。近视原因就显而易见了,工作中长期面对电脑,压力大,视疲劳。气血不足什么原因导致的我尚不清楚,但从气血的晴雨表——“手指甲上的月牙”来看,你连一个都没有,确实虚到了一定程度,同时月经周期不定且明显略长也是这个问题的反映。
这些问题都不大,通过休息、调理,应该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当然了,贵在坚持,因为这些方法毕竟不是药,纵然是药,也未必能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便秘
早上5点到7点,此时大肠经当令。也就是说,大肠的活动能力最强,蠕动较强,容易排便。所以人应当养成在此时上厕所的习惯。
在早起之后,可以喝一大杯温水,注意是温水。不能使凉水,因为寒则凝,不利于排出;而太热又喝不进去。喝的方法是大口大口的喝,咕咚咕咚的灌进去就好。根据我的经验,此时在稍微活动下身体,稍微跑一跑,跳一跳,马上就得往厕所跑。
晚上睡觉前,可以揉一揉腹,增强大肠蠕动。具体方法如下:将双手搓热,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顺时针方向揉腹,再逆时针方向。也可以用一只手,轻触腹部,以肚脐为原点由小到大地往外画圈。中医常有按摩36、72下之说,也就是每9次换一个方向,重复4回或8回。实际按摩中不必拘泥,但时间最好保证在5分钟以上,用力要适度,由轻到重,以微微感觉到腹部发热为宜。
中医有“顺时针按摩为泻,逆时针按摩为补”的说法。因此,顺着肠的蠕动方向,顺时针按摩可以缓解便秘。需要注意的是不宜饭后马上进行,可在饭后半小时再做。
另外也有按摩手法:上厕所时,两手虎口相对,用右拇指,向左手食指尖的商阳穴方向推,推的过程需要集中注意力,心中想着食物残渣顺着肠子往下走。
再就是艾灸,艾灸取穴,首先我们要知道“寸”的概念,寸是指等身寸,因人而异,具体就是根据大拇指关节处宽度为1寸,其他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取穴时可以参考。灸神阙穴,神阙穴的位置就是肚脐; 神阙穴发热后,快要受不了,可以向下移到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再向下移到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艾灸之前,可以喝一些温开水,补充水分;艾灸时要在不通风的环境下进行,艾灸完半小时内也不要到有风的地方去,不可碰凉水,因为此时凑里开泄,风寒湿可能会侵入人体。艾灸过程中,会感到有暖流热意从穴位传布全身,也会感到气机通畅(可能会有放屁的现象),均属正常的良性的反应。
适量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运,身体内部运化;动,躯干四肢的活动。运与动,是内在与外在的关系。为什么中国武术有内家与外家的区分,内家少练在外的招式,却可以与外家齐名,北少林南武当撑起了中国武林,正是此故。
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的动来带动身体内部的运化,加强体育锻炼;而艾灸,按摩都是增强运的,当然还有气功了,不过那已在我所能掌握范围以外了,就不多言。
以上方法,能将任意两个坚持下来,效果就会立竿见影,摆脱便秘的困扰也是水到渠成。彼时,就可以一身轻松。
近视
近视,原因在于视力疲劳,得不到有效的恢复;中医上讲肝亏虚。《黄帝内经》中讲“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却反映的是肝的状况。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两个改善视力的方法:一是多看青色、绿色植物,二是补肝精。
中医讲究“以形补形”,那我们就可以吃猪肝,补肝,肝生血,又可以补血。补肝明目,我们还可以使用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是中药方剂和中成药的统称,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善清利头目,宣散肝经之热。
另外还有好多改善视力的按摩手法,比如说我们从小学时代就进行的眼保健操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倘若操作方法正确,持之以恒的话,又怎么会出现那么多近视的现象呢?
眼保健操的具体做法是:第一节揉天应穴(攒竹下三分);第二节挤按睛明穴 ;第三节按揉四白穴;第四节按太阳穴、轮刮眼眶(太阳、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等) 。每一节的名称也很讲究,它把刺激穴位的方法给包含在里边,只要取穴准确,刺激到位,坚持下去,效果真的看得见。
艾灸劳宫,调理假性近视
近视与肝肾不足、气血不充有关。调理时应补益肝肾为主,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并互相络属。“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视力强弱,灸劳宫可促进肝的功能,提高视力。
气血不足
中医说,血是气之母,气是血之帅。一个人长寿与否,就看他的气血是不是平衡。气不足则胖,脂肪就是没有被其消化掉的垃圾。气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中气不足,也就是脾胃功能不好,运化出了问题。血不足就阴虚,阴虚就火旺,火旺就会加快体内脂肪垃圾的代谢,同时也会把一些正常的营养成分给消耗掉。所以无论胖子还是瘦子,补气还是补血,最根本的都是要补脾。
脾胃特别怕冷、怕湿、怕撑、怕甜,所以说不要着凉,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太甜,潮湿的地方少去,酒要少喝,辣要少吃。
补养气血的方法
1、脾之色为黄,亮黄色,说明脾胃出了问题,本草说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也了便于吸收,我们可以把它做成膏。
做法:大枣500克,去核,加水煮烂,熬成膏状,将红糖拌匀储存在冰箱中。早晚两次冲服,每次15克,早晚两次坚持下去,脾就会重新运化,气血、面色也会有很好的改观。
2、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腹为“人体无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揉腹即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
揉腹会促进胃肠蠕动,相当于是脏器在运动,增进气机运行,促进脂肪化生,会使肚子紧致而不是松散。
3、常灸神阙,百病自灭。神阙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经络之总枢,养生保健要穴。养生言语指出“长灸神阙穴,百病自会灭”,在肚脐部施灸,直接灸或隔姜灸均可,利用此穴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等特点,借助艾灸火力、热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驻颜及养生延年。
4、补气膏
补气是调理,不能操之过急。以下是补中益气膏的做法:人参60克、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甘草60克、当归100克、陈皮60克、山药60克、柴胡60克、升麻60克、蜂蜜1000克。
药店一堆买回来。此膏根据“补中益气汤”加减得来。草药熬太麻烦了,做成膏,每天早晚吃上一两勺,坚持下去效果好。
做法虽然耗时间,但一点都不麻烦。把除蜂蜜外中药用清水泡洗后放在锅里,水没过草药10厘米左右,用中火煮沸,换成小火熬30分钟,把药汁倒出来,再用同样方式熬三次。三次药汁混在一起放凉,用纱布过滤一下,把药渣过滤掉,以免影响口感。最后,浓缩:药汁到锅中,开大火,顺时针不停搅拌。等药汁剩下约1000毫升时,加入蜂蜜搅匀,就可以关火,放量后倒入杯中,封好口放入冰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