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国培小结
铜陵市枞阳县石岭小学:吴福军
从长江之滨的秀美小县城准备北上,已是初冬,心想北国的风光里应有些凉意习习了,临行的包里便又多添了两件冬衣。
抵达淮北的第二天,来不及去领略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旖旎风光,便一股脑儿扎进紧张而又充实的国培学习中。
在淮师大和班主任任强教授、张义教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来自安徽各地的小学语文国培学员们品尝到了一次饕餮盛宴,让我们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11月16日深夜回到家,第二天一早,我便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学校,是不放心班上的那74个学生,也是想把这六天来享受的美味尽快分享给孩子们。课堂上,我有了比以前更大的耐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鼓励性、激励性的语言更丰富了;对教材地挖掘更注重语用,学会取舍、善于发现……我感觉我的语文课散发出比以前更加浓浓的语文味了。
此刻,静坐桌前,秉笔疾书的我,思绪重又飞回数天前的淮北,感慨万千,概述如下。
一、底蕴
让学员们与小语届的大咖们同课异构,这是件多么具有挑战性、多么荣幸的事啊!大咖们虽说是名师,但学员们也是来自各地的一线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员们只有两三天的备课时间,和大师们那精雕细琢的教学设计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听课后写反思,我忽然脑洞大开:那些小语教学大师们如果也是临时接到任务,他们的表现会与我们的学员们有何不同呢?
再次翻开听课笔记,我仔细回忆起大师们的课堂,搜索起与教学文本不太相关的部分,在那里我有所发现,脑海里越来越清晰,逐渐显现出两个字:底蕴。
诸向阳老师对文本《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深度解读,见解独到、趣味横生、余音绕梁,激起了课堂上所有人对阅读《城南旧事》的欲望,包括我;季锋老师的报告中提议,每个老师必须背五十条以上不同的鼓励性评价的语言,难怪他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那么花样繁多;孙庆博老师解读钱学森归国原因上,润物无声地渗透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和“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传统价值观,可谓信手拈来,教书更育人;黄兴安老师总是笑容可掬的模样,总走在孩子们中间,不时摸摸他们的头,弯腰躬身参与学生讨论,连评价的语言都那么有诗意,“有收获的孩子坐端正,把微笑写在脸上”;王宗海老师特点鲜明,那就是他十四年磨一剑的朗诵功夫,他朗诵的课文,能让人陶醉,能让人身临其境,能让人与故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李争老师风格最是迥异,他似乎不关心教学时间,时常放慢脚步等待,等待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在小组合作上,李老师不急于找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等小组的同学意见统一,一起举手”,多么人性化的课堂啊!
大师的文化底蕴、人文底蕴、教学艺术的底蕴恐怕是我们这些学员们首先要学习的。沉下心来,捧书研读,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
二、取舍
取,即提取、提炼;舍,即舍去、舍弃。
一直以来,对文本解读、挖掘的过程,是老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的备课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瞻前顾后、细致入微,但结果却是差强人意,往往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对文本的品悟与取舍,从六天六位大师的课堂和报告上,我似有顿悟。诸向阳老师告诉我们“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季锋老师的授课特径简明扼要,“向下深挖一口井,慧眼发现这一个,驻足品味这一处,向前再走一两步”;孙庆博老师的实践智慧是“基于儿童立场,唤醒语用意识”;黄兴安老师主张“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王宗海老师注重老师的师范引领,用声情并茂地朗读唤醒语文课堂;李争老师最实在,“一课一得,得得相加”,思虑长远。
取舍只在老师的一念之间,却关乎学生语文学习的终身发展。我越来越感觉,语文教学必须有大局观,我们不必计较使用文本时暂时的一字一词之得失,而是首先去研读《新课标》,制定长远合理的语文教学规划乃当务之急。舍得舍得,不舍哪有得?
三、亲和力
六位大师与上课的学生是陌生的,可在下课之后,学生们皆意犹未尽,和授课老师相见恨晚,这惊人相同的结果,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课堂上,大师们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对课文的讲解惜字如金,可毫不吝啬对学生的溢美之词;他们用几近夸张的语言称赞学生哪怕最微弱 的闪光点,却把所有过错揽于己身;他们都有诙谐幽默的语言,他们都有识珠的慧眼……
有亲和力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你,喜欢你才有可能认真听你的课,遂而喜欢语文,学好语文。从喜欢语文老师到学好语文,亲和力是起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六天里,学员们饱尝了一顿又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早已忘了如今已是初冬。偶尔出门散步,不想外面却是冬阳高照,温暖如春,包里的那两件冬衣怎么躺着去淮北的,还是怎么躺着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