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属于河姆渡人,古越人的一支,《韩非子》所说的“有圣人做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其圣人就是有巢氏,史书中也有说有巢氏是天皇,我觉得配得上,因为有巢氏发明的巢是建在树上的,称之为栏杆式建筑。我个人认为树向天生长,有巢氏的首领又德高望重,拥有上天赐予的土木才能,所以才叫天皇吧。
有巢氏最早活动区域在浙江省宁波绍兴平原一带,有考古为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出土了四个文化层最早的文化层距今7000年,都与有巢氏有关。这一时期还属于新石器时代,生产力也不高,但从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几十万枚陶片说明这一时期有巢氏已经有了一定的手工业和相当不错的艺术水平。
可能后来遇到了洪水, 那个时候正是冰河时代刚过,冰川大幅度融化时期,宁波绍兴又属于平原,于是有巢氏又迁移到了丘陵脚下的杭州嘉湖平原一带,建立了良渚古城。向北发展在山东琅琊(今临沂)建立了陪都,向西发展在今安徽巢湖附近建立了巢国,今有安徽马鞍山凌家滩遗址为证,距今六七千年前,在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一枚玉制杉树的雕塑,说明凌家滩遗址的居民是以树木为崇拜的图腾,在文化上和良渚文化是继承关系,因此更加佐证了此文明乃良渚有巢氏的延续。
距今6000——5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出现了以一支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可能就是先秦古籍《鹖冠子》讲到的“成鸠氏”,也是天皇氏,《路史》记载天皇氏“鳞身”,鳞本身就是蛇身,鳞身正好对应成鸠氏的蛇图腾之象征,而天皇氏的称号显然应该是继承有巢氏的,说明有巢氏和成鸠氏属于承前启后的关系。那么成鸠氏为何取代了有巢氏呢?成语鸠占鹊巢或许可以管中窥豹,另外具《逸周书·史记解》所讲:“昔者有巢氏,有乱臣而贵任之,以国假之,以权擅国而主断,君已而夺之,臣怒而生变,有巢以亡。”也就是成鸠氏篡了有巢氏之位。
此后,良渚文化这一支有巢氏于是就分散各地,有去了山东琅琊古城(今临沂)有去了安徽巢湖,还有一支来到了晋陕地区,成为黄帝部落的一支,到了帝尧时期,有巢氏首领巢父因为德高望重,而且是当时的建筑大师,帝尧曾找过巢父,想把帝位传位给他,但是被巢父拒绝了。到了大禹时期,眼看大禹声威越来越盛,有巢氏于是把女儿偃攸嫁给了大禹,偃攸生下了启,启于是建立了夏朝,成为开国之君,启封巢父于襄陵,今属山西襄汾县东南。到了末帝夏桀时期,又把有巢氏的一支封于南巢《路史·国名纪》载:“南巢氏,桀之封。”此南巢是不是安徽巢湖的南巢还有争议,但我觉得应该不是南巢,南巢在安徽距离夏都安邑,也就是山西运城夏县太远了,南巢氏是获夏桀之封,应该是离都城近的地方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才叫封,如果是流放,那应该就是安徽巢湖了。既然不是安徽巢湖的南巢,也不可能是山西襄陵的西巢,那此南巢被夏桀封在了哪呢?
我们先来看夏桀的都城安邑——山西运城的夏县,距离夏县最近的有巢氏故地就是河南睢县的巢亭,中华民族史专家何光岳的推测此南巢就是夏桀所封之南巢。(巢亭在战国后期已改名)
由此可推断这应该是夏桀对有巢氏的重视,从启开国起400年间两族都是姻亲关系。夏桀祖先少康的复兴地纶邑(虞城县以西的纶城)就在其附近,当年少康就是以纶邑作为根据地从而打败窃国者寒浞的。夏桀把南巢封在睢县的巢亭,是对有巢氏充分的信任。
好景不长,夏桀鸣条(山西运城市夏县以西)之战战败后,夏桀逃到了南巢,《国语·鲁语》记载:“桀奔南巢”,南巢在睢县,睢县旁边还有夏朝的陪都,在今商丘市夏邑县,但在夏邑县夏桀又被商汤打败了。桀率残部再逃至三朡(山东定陶),最终夏桀在三糉被商汤活捉,并灭了三糉,并改名曹。
《尚书》:“桀奔三朡,汤伐三朡,俘获宝玉,遂践天子位于三朡。”商汤在山东正式取代夏朝。不久后,流放桀于南巢。《尚书》载:“成汤伐桀, 放于南巢。”这次是放 不是封,区别还是很大的,此南巢这次应该就是安徽巢湖了,距离商初的首都亳州相当之远啊。最后夏桀病死于巢湖。
商朝建立后,北方的有巢氏方国都被灭掉,毕竟是夏的姻亲国,最后只保留了安徽巢湖的南巢方国延续血脉。至此之后,南巢国又绵延了1000多年。到了春秋晚期,吴楚争霸,巢国只能夹缝中求生存,可惜巢国国君压错了宝,坚决站在了楚国这边,为此常常遭吴国的攻伐,然而楚国老大哥楚平王被儿媳妇迷的神魂颠倒,自然是不会有多大出息帮助巢国了。
公元前518年的某一天,据《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而还。”吴人伐楚,结果发现巢国和钟离国没有防备,顺势灭之,另外提一下钟离后来改名凤阳,这块土地上于1000年后诞生了一个叫朱元璋的放牛娃。巢国最终亡于吴国,绵延了1万多年,中国建筑之父的氏族国家有巢氏,从七千多年前建立良渚文明至春秋晚期,历经沧桑还是没能挺过时代的洪流,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只叹一声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