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前夕,以后有何打算、准备做什么工作是热议话题,有个小伙伴机智地总结大家选工作的标准,无非是“钱多、活少、离家近”,让一圈人深感精辟。此事已经过去了好久,前天我忽然想了起来,有了一点新的反思。
“钱多”的工作固然诱人,但研究一下有钱人的收入来源,就会发现百万富翁平均有七种收入来源,即所谓的"Seven Income Streams",而中产阶层只有工资这一条来源。可见,要想实现“钱多”,并不只有工资高这一条途径。
“活少”则更有意思,希望自己的工作轻松,听起来也很正常,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我们当然知道不可能躺着就实现自我了,自我价值的满足必然建立在干一番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上。那么人为什么会希望工作“活少”呢?这里暗含了一个假设:工作与自我实现是冲突的。问题就来了:工作只能成为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承担的痛苦吗?
“离家近”的问题就没那么容易了,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大概是每个成年人要做出选择的难题。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想一想:离家近是照料家庭的必然条件吗?如果职业选择、个人发展使得我们离家较远,可以用什么方式也尽可能地照顾家庭多一点?
上述的思考只是一个小引子,只要稍微深入地想一想,就能发现人生规划的重大问题绝非易事,没有什么简单粗暴的标准答案。事实上,通过我对自己和身边人的观察,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各种困惑,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尤为激烈、新兴职业又不断出现的时代,人生该何去何从成为了年轻一代人的集体性迷思。
事实上,这也正是我一直以来思索的命题。为了扩宽自己的思路,我开始接触Life Coach方向的知识和材料,渐渐觉得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很多思维方式、实践方法都很有益处。这篇文章起,我将一点点和你分享,希望能和你一起探索人生的可能之路,看看最终会走向何方。
Designing Your Life
这次要一起阅读的是英文原版书《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的创始人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本书脱胎于两位作者在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人生设计课,这门课程受到热捧,帮助人们解决人生的核心难题,其核心思想是运用设计思维,过上梦想中的生活。
全书一共分为11章,我将读本书中的内容写一个系列读书笔记,细致地分享和讨论书中的理论和方法。下面是关于Introduction: Life by Design的笔记,重点谈一谈什么“人生设计师”的思维方式。
01 Designers Love Problems
我们时常会遇到人生规划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模糊的方向,但却没有实际的实现办法,于是感到困惑、迷茫、低落乃至焦虑。于是,棘手的“问题”出现了,但却很难再往前迈进一步。
也许是时候转变这种态度了,书中写道:
When you have a desired outcome but no clear solution in sight, that's when you brainstorm, try crazy stuff, improvise, and keep "building your way forward" until you come up with something that works.
遇到问题,正是我们进行头脑风暴、尝试新奇的事物、不断设计和建设人生道路的黄金时刻。这是人生设计师的重要思维。
02 Designers love questions
小时候我们都会被问:“你长大了以后想要做什么?”那时候我们的回答是:宇航员、科学家、外交官、歌星……长大以后,从学习到工作,我们有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我究竟想要做什么”的问题似乎在日复一日的任务和打卡中淡去了。而当这个问题再度出现时,我们往往已经陷入了成年生活的危机之中。很多个深夜,盘旋在脑际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
- 如何找到一个我喜欢甚至热爱的工作?
- 如何建构一个能让我过上美好生活的职业道路?
- 如何平衡职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 我该如何对这个世界做一些真正的贡献?
各个年龄阶段、各行各业、各种身份角色,当个体向内审视自己的内心时,这些关于人生的重大问题都变得无法回避。我们常常坐在桌前苦苦思索却不得要领,实际上很可能是走入了误区:认为人生只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安排,而找到这个最佳安排的最佳方式就是一步到位,然后一生高枕无忧。不能选错,不能绕远,否则就是对生命的浪费,还会面临可能无法承担的风险和负担。
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我是这样的思维吗?如果是,那么很容易就觉得走入绝经,处处都是“此路不通”。我们都知道人不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能提前预知所有可行的方案,也不能对所有可行的方案进行成本收益的衡量,然后选出最好的那一种,因此这种面对问题的方式,无疑是在自己求全责备。
书中的下面这段话,值得我们好好领悟:
In life design, we reframe a lot. The biggest reframe is that your life can't be perfectly planned, that there isn't just one solution to your life, and that's a good thing. There are many designs for your life, all filled with hope for the kind of creative and unfolding reality t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into. Your life is not a thing, it's an experience; the fun comes from designing and enjoying the experience.
我们的人生有多种可能,它不能被完美地计划好,人生的乐趣正在于不断地设计和尝试,发现新的道路。蒋勋在《品味四讲》里写道:“如果人的一生,从生到死是一条高速公路,那我宁可绕点弯路。”绕点弯路,意味着一定会有失败、艰辛,但是人生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哪怕是那些“设计良好”的人生。这需要勇气、信念、激情、恒心,如果你也有,欢迎加入这一条人生设计的旅途。
03 Build a design team
事实上,“欢迎加入这条人生设计的旅途”并不是一句空话。在今天这个高度技术化的时代,几乎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支“design team”,一支设计团队。而本书尤其强调,the best results come from radical collaboration.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不同背景的组合才会产生那些真正独特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在斯坦福大学的这门“人生设计”课程中得到反复的验证。
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和我一起阅读本书,更欢迎你将阅读本书的所思所想和我分享,可以是困惑、新知、实践等;你也可以构建自己的“设计团队”,检验一下本书的建议是否真实有效。去年豆瓣最受关注的图书是《把自己作为方法》,我们这里不论内容,仅看这个书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和启示。如果你有困惑,不妨“把自己作为方法”,看看在人生这部书页里,我们能写出怎样的解答。
最后,关于人生道路应该做何选择的话题,我还想跟你分享两部电影:心灵捕手(1997)、命运规划局(2011),都是我自己看过多遍、非常喜欢的好片,希望也能让你对人生的问题多一些思索和勇气。
如果喜欢这个系列,请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