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像谁都没有错,可就是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被一座透明的桥梁隔在了两端。它无形却坚硬,横亘在我们中间,那些解不开的矛盾就像桥面上的裂痕,清晰可见,却又无从下手去修复。
我记得无数个沉默的夜晚,空气里弥漫着尴尬的气息。你在沙发那头刷着短视频,屏幕的光映在你脸上,明明近在咫尺,我却觉得你远在天边。我在书桌前对着电脑里未完成的方案发呆,指尖悬在键盘上方,却一个字也敲不出来。我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几米,心却像隔了万水千山。我试过主动找话题,问你“今天工作累吗”,你只是淡淡地回一句“还好”,然后又把目光投向手机屏幕。我试图靠近,却总被那座透明的桥挡住去路,它冰冷地提醒着我身体曾受过的伤——那次因为争执你无意间推搡我时,后腰撞在桌角的钝痛;那些被你脱口而出的狠话刺得千疮百孔的夜晚,眼泪浸湿枕头的冰凉。这些疼痛真实可感,不是一句“过去就好”就能轻飘飘翻篇的。
或许我们都曾在不经意间做过一些让对方受伤的事。你有你的压力,在公司被领导批评后,把情绪带回了家,用冷漠的态度回应我的关心;我有我的委屈,在你一次次忽略我的感受后,用尖锐的话语试图引起你的注意。谁都不能说自己完全无辜,可谁也没资格指责对方。就像两条平行线,明明朝着同一个方向,却永远没有交集,只能在各自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我曾试图寻找这座桥的源头。是我们成长背景的差异吗?你来自一个沉默的家庭,习惯把情绪藏在心里;我则在充满表达欲的环境中长大,喜欢把话说开。是我们对未来的规划不同吗?你渴望安稳,希望尽快买房生子;我向往自由,想趁年轻多看看世界。这些差异像一颗颗小石子,在相处的溪流里不断激起涟漪,久而久之,便汇聚成了那座无法跨越的桥梁。
后来我渐渐明白,有些伤口注定无法弥补,有些隔阂注定难以消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份经历继续向前走。就像郭麒麟在节目里说的“堂前尽孝”,人总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总要学着让自己强大、让自己坚强。我开始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世界里,下班后不再急着回家,而是去健身房挥汗如雨,让多巴胺冲刷掉一天的疲惫;周末报了油画班,在画布上涂抹出各种情绪,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到后来的渐显章法;我还重新拾起了阅读的习惯,在文字里寻找共鸣,在故事里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
我学着在孤独中寻找力量,在独处中修炼内心。一个人去看电影,选一部治愈系的喜剧,在黑暗中放肆地笑;一个人去吃火锅,点满一桌子自己爱吃的菜,不用在意对方的口味;一个人去短途旅行,背着背包说走就走,在陌生的城市里漫无目的地游荡。我不再试图强行跨越那座桥,也不再奢望能和你回到从前。我知道,真正的成长不是勉强自己去原谅,而是学会和过去和解,和自己和解。
现在的我,依然会偶尔想起那些过往,但心里已经平静了许多。看到街角那家我们曾经常去的咖啡店,不会再下意识地绕道走;听到你喜欢的那首歌,也能平静地听完,然后切换到自己的歌单。我不再被那些伤害所困,也不再被别人的情绪所左右。我像一棵在风雨中长大的树,根系深深扎进土壤,吸收着养分,枝叶向着阳光伸展,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蓬勃生长。
我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就复杂,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有圆满的结局。我们谁都没有错,只是缘分到了尽头,那座透明的桥梁就是缘分退场的标记。而我,会带着这份无错之伤,勇敢地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我不再害怕孤独,因为我在孤独中找到了真实的自己;不再畏惧伤害,因为我知道如何在伤害中汲取教训,变得更加强大。
就像郭麒麟所说的“堂前尽孝”,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是最高级的“尽孝”——对自己的内心尽孝,对自己的成长尽孝。我会继续向前冲,让自己在事业上更出色,在生活中更丰富,在精神上更独立。我要活得坦荡而从容,让那些曾经的伤痛都变成我人生勋章上的纹路,见证我一路走来的坚韧与成长。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足够强大时,再回头看这座透明的桥梁,它会变成我人生旅途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提醒我曾经的挣扎与蜕变,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自由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