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魔都好几套房的“不要”姑娘


在一次冬令营中认识了一位小姑娘,五天下来没能知道她的名字,但是“不要”这两个字却时时挂在她的嘴上,所以就叫她“不要”姑娘吧。

在第一天的开场破冰中,领队邀请每一个小朋友上去介绍自己。鉴于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多少有些腼腆,举手的人寥寥无几。领队也是见过世面的,于是开出了先举手的可以优先挑选礼物颜色的条件,于是小朋友们纷纷举起了手。

于是就听见后排坐着妈妈怂恿孩子举手,第一次听见了大声而坚决“不要、不要”声。

期间每个小朋友介绍完自己都来一段才艺展示,听见有小朋友唱歌,妈妈也想让孩子上去表演,孩子还是不变的“不要、不要”。好像妈妈生怕大家不知道孩子才艺似的,不断强调“你在上海音乐厅表演过的呀,怎么就不能去来一段呢”。

慢慢的,小朋友们都介绍得差不多了,没有上去介绍自己的已经所剩不多。后排的妈妈似乎也越来越着急,而孩子的“不要、不要”声也越来越响。母女争斗许久,破冰环节始终没能把这块“冰”打开,所以大部分人也都不知道她的名字。

在这次行程中,最好玩也是最大挑战的就是徒步穿越15公里的羊草山。领队考虑到最小的小朋友只有6岁,于是前面5公里让我们体验了一把马拉爬犁,看马那长长的睫毛和流出的鼻涕都结着冰,孩子们也都笑开了花。

早上七点半,我们开始了一天真正的徒步穿越羊草山活动。脚踩厚厚的积雪,只听见雪被我们踩得嘎吱嘎吱响,有那么一小会,十几个人很密集的走在一起,脚下的嘎吱声犹如军训时几十个队员踏步时产生的共振声一样,在寂寥的山中震的耳朵都有点受不了。

尽管道路有点远,上山的路有些陡,但是因为一路都可以玩雪,而且那天人品大爆发,山上树枝上挂满了雾凇(山上雾凇形成的条件很苛刻:温度足够低;头天晚上下雪;第二天风小且是个大晴天),恍惚就像行走在白色童话世界里,所以几乎没有孩子闹情绪。

可是我们的“不要”姑娘和她亲娘却不时起冲突。

孩子玩雪时间长点,亲娘会说“你自己慢慢玩,我们走了,反正我年纪轻,还可以随便生”。(后来饭桌上听亲娘说她很想再生个孩子,可是小姑娘不同意。原因是她家房子太多,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会分她的房子,而这个理由是她亲爹教的)。

孩子说手冻僵了,亲娘会说“就你事多,让你不要玩雪你不听”。(同行的其他妈妈都是默默的把自己温暖的手套换给孩子)。

孩子说饿了,亲娘会说“早上叫你吃你不吃,就你事多”。(领队已经提前让大家准备了路上补充能量的食品,只要拉开包就有得吃)。

......

最后母女俩折腾够了,于是在半山腰花了300块大洋坐雪地摩托车直接上山顶。然而其他孩子却在体验累并快乐中成功登顶。

不知道团队里的其他人什么感受,反正不管吃饭、坐车还是搞活动我是不太愿意靠近她们。因为当你的身边有一个强势而话不能停的人,你会不会被骚扰得什么都不想做,最后只剩下“不要、不要”。

最后只想对亲爱的“不要”姑娘说:尽管你衣食无忧,坐拥好几套房子,但其实你过得也挺不容易的,保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