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六月二十六日,魏王曹丕率军南巡。
12、
秋,七月,孙权遣使奉献。
13、
蜀将军孟达屯驻上庸,与副军中郎将刘封不和,刘封欺负他,孟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孟达仪表堂堂,举止有风度,曹丕非常器重喜爱他,出行让他与自己同车,任命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为新城郡,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将西南方面的事务交给他。行军长史刘晔说:“孟达有侥幸心理,又仗恃才干,喜欢耍弄权谋,一定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孙、刘接壤,如果有变故,为国生患。”魏王不听。(为孟达叛魏埋下伏笔。)
魏王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一起攻打刘封。上庸太守申耽背叛刘封,投降魏国。刘封被击破,败走成都。
当初,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刘备初至荆州,因为自己没有儿子,收刘封为养子。诸葛亮担心刘封刚猛,刘备死后,恐怕难以控制,劝刘备借这次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将刘封赐死。
14、
武都氐王杨仆率部众归附朝廷。
15、
七月二十日,魏王曹丕抵达谯县,在东郊大宴六军及家乡父老,设置杂耍、音乐及各种节目助兴,吏民都来祝贺,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尽兴而罢。
孙盛(东晋史学家)曰:
为父母守丧三年,从天子到庶人,都是这个规矩,所以到了三代之末,战国七雄争战的年代,也没有人在父母刚去世十天半月,在“反哭”(送葬后返回祭庙做最后一次哀哭)之后,就脱下丧服,丢掉丧杖的。到了汉文帝,变易古制,人道纲纪,一朝被废,道德轻薄,风气颓废。魏王既然继承汉制,接替其大礼,却在人生最大的哀痛中,设宴享乐;作为继承大业的第一代,就堕落了王化之基。等到他受禅之日,又公开收纳汉献帝的两个女儿。从他这些做派,就已经知道魏国的气运也不会太久,政权一定短促。
华杉曰:
曹丕并没有资格回家乡大肆庆祝,但是他喜不自胜,一定要抒发一下,“引军南巡”,既无战事,带着部队溜达什么呢?就是体验一下权力的快乐。他在父亲去世半年,就衣锦还乡,大肆宴乐,也在这一年,就逼汉献帝禅位。汉朝灭亡,吴、蜀尊奉朝廷的名义也就没了,大家平起平坐争夺,那么司马氏也就可以篡魏。
《孟子》里讲义利之辨的道理,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您一定能给我的国家带来很大利益吧?”
孟子一句话就顶回去了:“大王何必说利益,我这里只有仁义而已!您也只需要仁义,不需要利益。如果大王说‘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也会说‘怎样才对我的家族有利?’一般士子老百姓也会说‘怎样对我自身有利?’上上下下,你想从我这儿取利,我想从你那儿取利,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杀掉国君的,必然是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小国,杀掉国君的,必然是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那大夫就有一千辆;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那大夫就有一百辆;这都不算少了吧!但如果先利后义,那大夫不把国君的产业全夺去,他是不会满足的!
“从来没有仁者遗弃他的父母的,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却对他的君主怠慢的。大王只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要讲利益呢!”
孟子讲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非常清楚。克己复礼,你克制自己,手下人也克制,你放纵,他们也要放纵。曹丕放纵在前,司马氏就要放纵在后了。
16、
魏王曹丕任命丞相祭酒贾逵为豫州刺史。当时天下初定,刺史对所属郡县,大多不能有效管辖,贾逵说:“根据六条诏书(汉武帝创建的刺史六条监察制度),刺史的任务是监察二千石以下官员,所以选拔刺史,特别强调他要有严厉干练,有督察之才;而不看重要他有安静宽仁、和气之德。如今地方长官怠慢法律,盗贼公行,州刺史命名知道,却不能纠举,天下风气还怎么能正呢?”于是将其境内二千石以下,放纵不法的,全部举奏罢免。外修军旅,内治民事,修梯田,通水渠,吏民一致称道。曹丕说:“贾逵才是真正的刺史!”布告天下,向豫州学习,赐贾逵爵位为关内侯。
17、
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上表说:“魏当代汉,图谶预言已经非常多了。”群臣于是纷纷上表劝魏王顺应天人之望。魏王不许。
冬,十月十三日,汉献帝告祠高庙,派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魏王三次上书辞让,于是设坛于繁阳。十月二十九日,曹丕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祭祀天地、名山、大川,改元,大赦。
十一月一日,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在封国境内,仍使用汉朝历法,用天子礼乐;封献帝四个儿子为列侯。追尊太王曹嵩为太皇帝,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尊王太后为皇太后。汉朝诸侯王,一律改封崇德侯,列侯为关中侯。群臣封爵,升官各有等差。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
山阳公将两个女儿献给魏王为嫔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