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岳山是道教圣地,南岳菩萨极灵验,在湖南影响很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就有了去南岳山烧香祈福的习俗,听老一辈人讲,解放前每年都有人结队,步行去南岳烧香,300多公里路程,爬山涉水,来回一个多星期,可见其心之诚。
南岳菩萨灵验的传说很多,有一个老人60多岁还没有孙子,儿子四十有余,娶不到老婆,眼看着希望一年比一年渺茫。前几年去南岳烧香许愿,第二年他儿子带了一个远地方老婆回来,生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孙子。老人还愿的时候,在南帝庙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因为灵验的事众口传来传去,容易流传下来,心诚则灵吧。
这次村里去南岳的人比较多,40来个,2个中班车还坐不下。现在农村的人生活富足,时间充裕,一些老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年轻时大门不出,远门不迈的,到老了,也不怕花钱了。主要是烧香祈福,同时也可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一个80多岁的老人,已经连续去了20多年,去年不幸去世,今年他儿子从云南赶回来,继承这个老人的虔诚之路。
<二>
清晨7点,鞭炮一响,车子启动,向衡山出发。一个多小时进入双峰县,快到曾国藩故居时,这一带的房子都呈古屋样式,屋檐上翘,屋顶有一些花纹雕饰,棱角弯曲,很有特点,这些‘花屋‘大多是清朝末年湘军将领所建,和‘曾国藩故居‘风格大体一致,构成一个比较大的湘军故居群。
以前看过《曾国藩全集》,对曾国藩在衡阳练军,这一点不太明白的,或许没有留意。但从这里走一次,就突然明白了,衡阳是必然的选择。曾国藩的荷叶塘紧靠衡阳,曾国藩练湘军之前,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比较失意的。创建湘军是回到家乡创业,财力物力得到地方乡绅的大力支持。衡阳有湘江,练好水军,顺湘江长江,下安庆、攻金陵,一气阿成。所以当时衡阳看起来偏于一偶,不如一些大地方,却是曾国藩的翻身之地。
到了衡山地界,山就多起来,房子大多依山而建,零零散散,不成群。房子前面一片水田,一条小溪,后面一座大山。
“这座山上有一把宝剑,传说是乾隆皇帝御用的,插在石头缝里,摇得动,拔不出。张大爷年轻时,是我们村第一大力士,跟着他们走路去南岳,从这山上过,亲自拔过。”父亲说。
这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恨不能立刻下山去寻找宝剑。被大家劝阻:”这么一座大山,到哪里去寻这把宝剑,下次张大爷要来了,要他带路,至少要说清楚方位,才好寻找。”
张大爷85岁,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山向车后滑去,目光透过车窗,还在搜寻古剑可能出现的地方。
中午1点到达衡山脚下,肚子咕噜响,一顿便饭后,买香,坐公交车上山,到达南天门,由南天门登山,上祝融峰,进主殿烧香祈福。
<三 >
天气很好,春暖花开。
大名鼎鼎的南天门,只不过是后山上的一个牌坊。
祝融峰顶,登衡山而小湘,宝殿建在最高位置,气势非凡,人声鼎沸。
花岗岩石壁,山体雄伟。
会仙桥的险,石板下是深渊。一块巨大的乌龟石立在悬崖边,像极了天外飞石。
禹王城碑到禹王城还有几公里,到达禹王城碑已经下午4点多,不去,甚是可惜,去,又可能下山太晚,两难选择。
有一个团在这个石头上拍集体照,一个能嘚瑟的站在石头的边缘,石头很光滑,没有任何防护,下面是很长的陡坡……,玻璃桥真的不算啥。
山顶看日出,太阳从底下升起,感觉自己比太阳还高。有几个人搭好了帐篷。
岩石上的书法,颜体的大字就两字:雄,壮。
黄巢试剑石。当代著名诗人柳倩(1911~2004年 )在石上还有一首题诗:“一剑惊挥石竟开,黄巢何负此山材,老天若管人温饱,铁戟吴钩早自埋。”
时间匆忙,许多景点没有去,衡山八景只去了2-3处,留到下次了。
<四>
《徐霞客游记》中的楚游日记,有游衡山的记载,很有意思。
徐霞客在正月二十一日到二十八日游的衡山,时间上,还在正月里,元宵刚过,天气寒冷,下了几天雨。这里摘一小段:
“二十八日 早起,风雨不收。宁禅、庆禅二僧固坚持留,余强别之。庆禅送至补衲台而别。遂沿涧西行,南北两界,山俱茅秃。五里,始有石树萦溪,崖影溪声,上下交映。又二里,〔隔溪前山,有峡自东南来,与方广水合流西去。〕北向登崖,崖下石树愈密,涧在深壑,其中有黑、白、黄三龙潭,两崖峭削,故路折而上,〔闻声而已,不能见也。〕已而平行山半,共三里,过鹅公嘴,得龙潭寺。寺在天台西峰之下,南为双髻峰。盖天台、双髻夹而西来,以成龙潭之流;潭北上即为寺,寺西为狮子峰,尖削特立,天台以西之峰,至此而尽;其南隔溪即双髻西峰,而莲花以西之峰,亦至此而尽;过九龙,犹平行山半,五里,自狮子峰南绕其西,下山又五里,为马迹桥,而衡山西面之山始尽。”
山山水水,在老人家的笔下,充满美感。
徐霞客不是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现代人不需要那么辛苦的步行爬涉。但大多时间匆忙,到景点拍个照片就走。名山大川人头攒动,但不可能出现这种温暖:“宁禅、庆禅二僧固坚持留,余强别之。庆禅送至补衲台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