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为啥叫这个网名?

齐帆齐微课

我在简书认识一网友,一下子就记住了她的名字。

两小儿辩日。因为上学时候学过这篇古文。

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游历东方遇见两个孩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出名,小时候听奶奶讲过。孔子当时非常出名,很多人都知道他。

他在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一小孩儿说早上的太阳近,一个说中午的太阳近。

他们二人说的都有道理。

一个说早上太阳像车盖,中午像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看着小,近处看着大吗?

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中午时比较热,这不是近的热,远的凉吗?

两个孩子说的都有道理,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被两个孩子嘲笑。

这个故事印象非常深刻,知识不分年龄,学无止境。孔子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用这个故事为网名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凡人。

我就看她写的文章,判定,应该是一个中年女人。

她的文章写的非常细腻沉稳,并且都是与读书,与写作有关的话题,有些日常生活,在她的笔下,写的更有见解和人情。

每一篇都散发着光华。

我还发现她的文章,经常上榜。真是一个才子啊!后来知道她也是从兰心走过来的姐妹。是一个好学之人。

那个培训机构的学费将近四千元啊,学习力不强的人,是不会投资这么多去学习写作的。

感谢伍英,把我们几个兰心的姐妹们拉到一个群里。

大家互相了解,互相探讨学习,互相鼓励,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庭。

我对两小儿辩日有了更深的了解。

果然不出我所料,她不是一个平凡人。她是一个乡镇的妇女主任,吃皇粮的哦。

她还是他们乡里文化站的站长。太了不起了!

我说呢,文章咋写那么好,网名也起的不一般。

她五十岁了,心还跟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一样,上岁数了感觉没有老。

和我几乎同龄,同代人。都有一个好心态。

她家是在晋北,住在山西北部一个小县城里。97年参加工作,现在也快三十年了,再过五年就退休了。

平淡的生活,没有啥大的经历。参加工作之前,在区委办公室打过几个月的字,后就分配到了乡镇,一呆就是二十几年。

平时爱幻想,喜欢写个文章诗歌什么的。在单位,每天工作忙忙碌碌,很充实。

后来又接管了乡里残联一块儿的事宜。又随丈夫来到烟台。

那么多的工作,为写作积累了很多的素材。想法和写出来的东西,和一般人不一样。让我这个农村妇女另眼相看啊。

乡里干部,在我们这儿,一般是不认识的。

没事没非的不和她们打交道。感觉人家都是文化人,吃皇粮的,给人家不沾亲不带故。

知道了她的工作,对她很佩服。

为啥起这个网名,感觉知道了一点儿。

当我问起她,为啥网名叫两小儿辩日,怎么不叫其他出名的古文时,她的回答和我想的不一样了。但还是和文化有关。

原来她有两个儿子,希望他们未来也像孔子遇到的、那两个小孩一样,不要一味地相信权威,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

主要不想让他们盲从,凡事有自己的主张。

世界千变万化,瞬息万变,她的想法太好了!我由衷的支持和赞赏。为了两个孩子的未来,才有了"两小儿辩日"这个网名。

我俩一起走进齐老师的商学院,没有因为年龄的大、而停下学习的脚步。

学无止境,长到老学到老。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探讨。她把文章发给我,我拜读。

我也把文章发过来,大家一起修改。其乐融融。

愿我们在学习的路上,永远不停下脚步。适应社会,为了自己活的更加真实,更加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齐帆齐商学院13期新媒体写作特训营第(36)篇,(1298)字,累计(53773)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导入。 1、(日字的演变)古人根据自然万物发明了伟大的汉字。看,这就是古人根据太阳的形态发明的汉字“日”(出示...
    从源王有鹏阅读 689评论 0 0
  • 《两小儿辩日》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的第二则。本文选自《列子·汤问》,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
    浅心静文阅读 2,653评论 0 2
  • 两小儿辩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问一个人你们知道吗?孔子,听说过吗? 对,他是我国古代的大学问家,比...
    迎雪_a19c阅读 542评论 0 0
  • 今天讲《两小儿辩日》,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安排: 一、读通课文,感知大意 本课是文言文,篇幅虽短,...
    南街曹淑慧阅读 4,379评论 0 1
  • (本篇为摘录) 《两小儿辩日》王崧舟老师教学实录 一、举日——“象”的观照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
    啊啊啊大丹阅读 56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