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米,从事教育行业多年,是一位4岁半孩子的妈妈。这篇文章有点长,关于在“早上赖床”这个问题中,我和孩子是如何改变并相互受益的。
(一)
校车是每天7:50分左右到达,我们必须7:45出门,闹钟定在7:10分。可是往往7点30还在床上躺着…叫了几遍不起床,起床了又捂在被子里睡。只剩下15分钟就要出门,衣服还没穿好,更别提刷牙洗脸吃早餐了!
本能地,我想冲她喊,“都说了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你看看你,叫你起床不起床,又搞到这么晚!你还要不要上学啊?你不想上学是吧,那你就慢慢弄吧。校车走了就走了啊,你就在家里待着吧!”明明知道不会让她待在家里,但好像不把心里那口“怨气”喊出来就浑身难受。于是一个美好的清晨就在这些杂碎的事情中变得糟糕透了。
(二)
有时候会很有挫败感,我是一个学过正面管教的妈妈呀,怎么连这些事都处理不好呢?在十月中旬我回到正面管教课堂再次“重造”,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了自己处理不好问题的关键所在。
①面对问题,我们要思考的是,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应对问题,还是和问题站在一起应对孩子?②《超越自卑》这本书说:“我们不能希望一个没有学过地理的人,对地理很精通...”。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教授孩子应有的人际关系技能(例如:自律、尊重、合作等等),我们也不能期望孩子体现这些技能。所以,我们再对孩子郁闷、生气等等的时候,可以先问问自己:“我希望我的孩子现在(会控制情绪/好好说话/理解我等等),我教过ta吗?” 这个问题,能帮助咱们冷静下来,退后一步,客观地重新看待挑战,能够帮助我们自己增长智慧!
(三)
崽崽,平时早上需要妈妈不停的催促你,可我们每次出门还是那么匆忙。我觉得妈妈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起床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干涉太多。我们从明天开始,试一试自己起床怎么样?
崽崽:好啊。
麻麻:那你希望妈妈用什么方式叫你起床呢?亲你一下怎么样
崽崽:恩,不要。闹钟响了我就起来。
麻麻:那好吧,那明天我们开始试一试闹钟响了就起来。
谈话后的第二天早晨,依然是7:10的闹铃。我起床了,她依然没有动,本能的想叫她起来,想起昨天的约定我忍住了。自个儿去洗手间洗漱,护肤。已经七点二十多了,我感觉自己即将要发火,又理智的“憋”回去。走到床边提醒:“崽崽现在有点晚了,如果待会出门晚的话就没有时间扎头发了。”终于磨磨蹭蹭的出了门,当然,我也特意没有挤时间给她扎头发,就这样去了幼儿园。
放学的时候问她: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没有时间扎头发?
“因为快迟到了”
第四天她又给了我惊喜,闹钟都没响,我也还没起来。她真的起床自主完成了所有事情。
(四)
不单单是起床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包括以前一直困扰我的吃饭、独立完成作业、礼貌待人这些个难题通通得到了改善。在这里我运用到了正面管教的几个工具。①【专注于解决问题】相互尊重:聚焦在解决问题上,可以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如果把目标聚集在“有问题的孩子”身上,基本上你会采取批评指责 反复“纠正”孩子的方式,而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②花时间训练孩子:问题是什么?以及解决办法是什么?不要要求孩子能一次纠正永不犯错。③启发式提问,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孩子。可以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自己参与、自己思考,确定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想要什么,其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要问“为什么”这一类的,听起来不舒服,感觉像是指责,会让孩子回避。
【结尾】养育孩子需要一双善于觉察的眼睛,看见自己看见孩子背后的需求。当我们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便能平静下来,我们为人父母的智慧也增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