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描述普鲁士阿尔萨斯省的一所乡村小学,该省在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国家。最后一堂告别祖国语言的法语课,通过一个幼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我叙述,生动地展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外来统治的痛苦和对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经过精心切割,叙述详尽,主题挖掘深刻。少年弗朗斯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韩麦尔老师作为典型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鲜明。它被翻译成世界各地的语言,并经常被选为中小学生的汉语教材。国内也有翻译。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吞并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刻地展现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怀。时隔70年,当二战中德国侵略者的铁蹄再次践踏美丽的法国领土时,面对似曾相识的场景,人们不禁感慨历史的轮回。
2022-10-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
- 原题:阿尔萨斯1873往事。 根据都德小说《最后一课》改写。 . (1) 普鲁士大兵在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操练。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