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连续几天在上下班途中频繁使用“摩拜”单车,前几天无意看观察到一个细节:从骑行舒适度来说,目前的“摩拜”单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三脚架较尖锐的(图一),另一类是三脚架较圆润的(图二)。如下图所示:
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我一边骑行一边在思考,得出如下推测:
1、像摩拜、ofo这样的公司,在早期因为要急于抢占市场,可能会将车辆订单同时下发给不同的OEM生产厂家。而厂家在还没有达到足够的订单额之前,一定是按照自己的生产流水线进行生产,下线后进行油漆喷涂,变成了摩拜或ofo单车;
2、在2018年之前,各共享单车企业的车型应该都还未完全定型。因此,在车辆骑行舒适度、外观设计、功能设计、车辆材料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因此车型较多,质量参差不齐;
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曾经火热到“颜色都不够用了”的共享单车领域,一瞬间先后倒下了一大批。至此,市场上就剩下了两家——摩拜和ofo,踏着死去战友们的尸体,站上了行业的制高点。甚至2018年春节之前,一度还传出连这两家也要合并的消息。
不管未来的行业No.1是摩拜还是ofo,也不管未来还有谁会进场。然而,这个行业的格局已基本确定:摩拜和ofo将主导这个市场。
在这样的前提下,不论是摩拜还是ofo抑或是摩拜+ofo的共同体,都有必要优化用户体验,升级车辆,以加强用户粘性,扩大市场占有率。具体想法如下:
1、在车辆出厂之前,每辆车上增添车辆号。这个车辆号采用独立编码,且不循环使用,不同的车型编码亦不同,区分开,确保每辆车的编码均独一无二;
2、在用户骑行结束后,增加骑行体验打分。车辆二维码中关联车辆编码,打分重点:腿部肌肉舒适度、骑行高度、握把舒适度等重在体验的几个维度上,完成打分的用户可以获得“摩币”等虚拟币奖励;
3、根据用户的打分,进行车辆设计优化和升级。淘汰体验度不佳的车型,保留轻便度、舒适度较高的车型;
4、尽量争取将车辆型号控制在1-2类,便于未来车辆制造商的生产,且有利于降低车辆成本;
5、本着“体验第一,成本第二,功能第三”的原则,逐步优化和升级车辆性能和成本;
今天清早看到微信群里推出的简讯,其中有关于摩拜和ofo联合进行月费调价的信息:统一取消了月费打折,一致上升到20元/月。相较于之前的月费来说,提升了10-12倍。而原来设想的通过巨大的用户流量带动广告位和大数据的模式看来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或许月费是一种可行的盈利模式呢?未来终究会是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以上文章为个人原创,未经同意,严禁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