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刚上大一,初入象牙塔的喜悦被严格的军训吓得无影无踪。送走可爱又可恨的教官后,暗自窃喜的我面对空荡荡的宿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八月十五要到了,而我要面临着独自一人在外过中秋。
同寝室的室友各自忙碌着,有的回家,有的去参加同省老乡聚会,有的则去热闹的南苑餐厅学跳舞。一向喜静的我拿出书,书里面的字却变成了家里亲人们的脸,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合上书,打开收录机,准备听英语听力,却感觉耳旁数百只鸭子在乱叫。恶狠狠地关上收录机,摊开信纸,心想写封家信应该能行。“亲爱的爸爸妈妈及弟弟们,见字如面:我在学校挺好的,要过八月十五了,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两块五仁月饼,特别好吃。”写到这,我望着桌子上那两块干巴巴硬邦邦的月饼,抹起了眼泪。
此时,敲门声响起。我擦干眼泪去开门,看到了两位男生。他俩略带害羞地解释着,是经过宿管阿姨同意才上来的。他们和我一样是新生,财会系的。他们一直没见黑龙江籍高年级的老乡来看新生,估计学长学姐们都很忙,便合计着,新生们能不能自救?想把全校本届14名黑龙江籍的拢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
“这个主意真不错,我赞成”,我向两位同学竖起大拇指。他俩见我红红的眼圈,安慰我:“想家了吧?等过节时,咱们14位去篮球场赏月,一起过中秋。”
眨眼,到了中秋月圆时。那晚的月亮朦朦胧胧,四周泛着光晕,好似披着一层纱。篮球场上,十四人围成一个圈,席地而坐。每人面前放着一支点燃的蜡烛,烛光摇曳,照亮着眼前人,温暖着想家的心。大家把各自准备的零食、水果、月饼、饮料堆到中间,边吃边喝。吃饱喝足后开始疯闹起来。这边唱起“我的家在东北”,那边哼起了“二人转小拜年”;女生扭起了秧歌,男生来了段霹雳舞;更有意思的是,俩男生现场表演起双簧,逗得大家眼泪都笑了出来。
也许是笑声太响,也许是被蜡烛的光吸引,正巡逻的学校保安叔叔们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赶紧吹灭蜡烛,回宿舍。我们中最年长的大哥起身,解释说:大家是第一次在外边过中秋,太孤单太想家,所以在一起聚聚。并一再保证肯定会打扫干净,肯定会把蜡烛燃尽。为首的队长挠了挠头,说了句:“下不为例”,扭头走了。边走边跟其他保安叔叔说:“让娃们好好过个节吧!一会儿,再悄悄过来看看有没有留下安全隐患。”
保安叔叔的话感动了月亮。它不再羞答答地躲在细纱后面,明亮亮地照着篮球场。狂欢正式开始。只记得,后来,许多路过的同学也加入进来,唱着各地的歌谣,跳着各自家乡的舞蹈,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宣泄得淋漓尽致。
那场篮球场上的中秋狂欢,抚慰着每位思乡的游子,温暖至今。那轮明月也一直照亮着每个人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