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经济类的书籍,作者兰小欢是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副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具备丰富的教学研究和调研考察经验,对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为逻辑的解读具备相当的权威,因此本书被称为直面真相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读懂中国经济,必须读懂中国政府。置身事内,破除理论执念,以“同理心”的视角,不脱离政府谈经济,才能在宽阔的世界中做一个不狭隘的人。对我们来说,很多时候,我们热衷于看头条财经新闻,却不知道其中内生肌理,我们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却无法察觉潜在机会。如何正确地理解政府、经济、政策与民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课题。
本书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解释了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入、支出、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及债务等,通过具体细节而见微知著,呈现出一个政治经济体的运动机制。下篇探讨了这些微观行为对宏观现象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调、国际贸易冲突等,勾画出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现象。最后一章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因此,本书既有波澜壮阔,又有暗流汹涌,主角始终围绕“政府”和“政策”沉浮;既解释了“是什么”和“为什么”,又提出了“怎么办”的思考方式。
下面谈谈我的读书心路历程和推荐理由:读书前,始于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口口相传、交口称赞,让我产生了阅读这本热门书籍的好奇心理;初读时,铺面而来的是简练易懂的文字表述、系统明了的线索梳理,不像黄奇帆的《结构性改革》那样晦涩难懂,不像区块链、元宇宙这种专业书籍那样高深绵长,非常适合经济学小白来入门,每章末尾还附带了大量可供参考的经济类书单和纪录片,比如书籍有《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城乡中国》《中县干部》《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等,纪录片有《大国重器》《超级工程》《创新中国》《军工记忆》等,都让我产生了继续深读下去的欲望;经济发展急需懂经济金融、投融资运作的人才,因此要学会在有限的工作视野中将个体眼界修筑得愈加旷远,这本书就是一个了解政府经济运作的有效窗口,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成为什么,抽丝剥茧,理解中国发展的同时也理解自己,这不正是最好的读书理由吗?
从香港股市崩盘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十年轮回,从分税制改革的历史节点到如今的供给侧改革,我们需要用一种视野和目光来追寻过往变化的逻辑,需要用一种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心态去面对曾经的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着很多新的命题和挑战,面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瓶颈应该怎么办,我们“既不要高估发达国家经验的普适性,也不要高估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在未来的适用性”,而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政府层面的宏观经济问题,当面对不可持续的土地财政和高房价,就要注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土地流转与户籍改革;面对债务负担、金融风险,就要注重权力下放市场,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面对贫富分化,就要注重扩大城市化,增加民生投入;面对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就要注重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服务业,从“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对于中小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课题,持续创新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密码,丰田用精益管理创新挑战福特,苹果用技术创新挑战诺基亚,阿里巴巴用投融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挑战传统商业。科学管理杠杆可以控制企业风险,中芯国际通过注资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上市股权融资降财务杠杆,加快购入光刻机等设备升经营杠杆;华为通过收缩非核心资产降经营杠杆,通过加快核心供应储备升财务杠杆……失败的教训也有很多,比如海航集团经营业务跨越航空、旅游、物流、实业、机场、房地产和酒店八大业务板块,子公司发展到了700多家,恒大集团涉入房地产、体育(足球)、汽车、文化、旅游、健康、商业、酒店、金融等,它们都背离了初心,过度多元化,导致“航空母舰”式大企业坍塌。又如方正集团过度负债,滥用杠杆,从金融机构获取1000亿授信额度,收购大量新项目,扩大了营收但造成严重亏损,而且迷恋资本经营,通过兼并、收购,用相对控股办法实现合并财务报表,在多元化和资本经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丧失。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宏观层面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权衡、取舍、调整和改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探索,实事求是永远是经济改革的核心精神。微观企业要想基业长青,成功的投融资模式与风险管理不可或缺,加强现金流管控,聚焦主业,收缩经营范围,增强融资与资金运作能力都是取胜的关键。
我们可以不懂经济,不关心经济,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经济,都与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面对扑朔迷离的经济问题,兰教授依然抱有一种乐观的心态,他相信“中国会更好,这种信念不是源于学术训练,而是源于司马迁、杜甫、苏轼,源于‘一条大河波浪宽’,源于对中国人勤劳肯干的钦佩”。这绝不是一种盲目乐观,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朴素情感,正如本书结尾的那句话:“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更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