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综合症”引发的思考
--孩子阅读路上的收获与困惑
莱山区实验小学一年级八班 马梓宸妈妈
昨天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下午放学后,孩子告诉我他得了“开学综合症”,我开玩笑地回了句:“妈妈也是,我也不想开学……”睡觉前,他便开始证明他真的“得病”了,闹着想看电视(我们家只有周末才有看电视时间),哭哭啼啼跟我讲了一大通“道理”,眼看着快到10点半了,就是不睡,无奈之下,我只好使出“绝招”,哄他说:“要不,妈妈给你读几个故事再睡吧。”没想到他更加激动了,抱怨说:“哼,平时,我让你给我讲故事,你总说很晚了,赶紧睡吧……”这句话如一根深深扎入了我内心的刺一般,使我非常难受,我便拼命给他解释:“孩啊,你可知,并非妈妈不想给你讲故事,而是因为以往都太晚了,怕耽误你睡觉,所以,才不让你继续看书……”。最终,孩子委屈地睡着了,而我则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入眠……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和孩他爸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在育儿时很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正因为有我们这份坚持,孩子成功地爱上了阅读,并把阅读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回想梓宸的阅读之路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我暂且称它们为萌芽期、积累期和自读期。
萌芽期始于孩子1岁左右,内容上先是以各种图片、图片类的书籍或色彩各异的卡片为主,主要形式是家长简单讲解,孩子看图,渐渐过渡到各种广告牌、路牌的认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最后过渡到绘本故事,这个时期大多是看图、讲图。
积累期是截至目前最长的阅读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始于梓宸2岁左右,这时的阅读内容基本是图画书和绘本,阅读形式是孩子看,家长读(这里指的是读原文,而萌芽期只是解释图片,大多数比原文还简单)。一开始,孩子只是看图听原文,渐渐地过渡到孩子在看了图后跟着看字的指读时期(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孩子后期的认字有很大帮助),这个时期较为漫长,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此间,无数次的睡前故事,都是讲了一个又一个,已经很晚了,他还想听,我压住内心的急躁,尽量不浇灭他渴望阅读的火花,再讲一个……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幼儿园大班,在此期间,只要是他想看的书我们都会买给他,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而且,很多时候,他都能指出我们读错的地方,也会背诵很多故事,还是幼儿园的“认字小能手”。这个阶段的后期慢慢给他加入图少字多的书,比如《西顿动物记》、《昆虫记》、《爱丽丝漫游仙境》、《绿野仙踪》等等,以亲子阅读形式为主,自主阅读为辅。
从5岁多(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开始,梓宸开始了自主阅读,上一年级前的那个暑假爱上了《米小圈》、《米冬冬上学记》系列书,也读了很多老师推荐的书籍,但对《丁丁历险记》漫画系列格外偏爱,庆幸的是,在这个时期,阅读是孩子每天必做的事,不必督促,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常常因为读书时间太久而耽误吃饭、睡觉而遭到我们的催促。阅读内容上,孩子有了偏好,这也是我们既高兴又担心的地方,作为家长总希望他多读些文字优美的名著之类,而现实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是什么都以家长意志为中心的时候了,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想孩子的阅读之路,收获满满,但也有很多困惑,上小学后的时间分配、阅读内容的选择等等都是当下我们的困惑之处,幸得有“静谦书屋”这个大家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愿跟随组织继续我们的阅读之旅,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教师心语:
梓宸是一个乐呵呵大男孩,记得开学时就捧着一本米小圈再看,细问才知道他早就识字,阅读无障碍了。从妈妈记叙的陪伴孩子的阅读之旅,我也深深感动于妈妈爸爸在陪伴之路上的那份用心与耐心。阅读之路就是这样,慢慢的成长之路。从最初的兴趣培养到习惯养成,如今更需要的是如何养好孩子的“好胃口”。人的胃口需要的是美食的成就,那么阅读的“胃口”更是需要好的优质书目的滋养。在选书上,推荐您可以选择那些获得国际文学大奖的作品,比如国家安徒生大奖,还有图画书的凯迪克大奖……也许,我们对于书籍本身没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权威的奖项是可以作为我们择书依据的。另外,国内的教育部推荐书目也是官方选定,还有我推荐的亲近母语分级书目,这些都是权威专家组们以儿童为本位根据作品本身的特点选择出来的适合本年龄段阅读的最经典的书目。
对于藏书,我觉得也是很有必要的。家庭藏书意味着家庭有书香,书香熏洗,滋养孩子的静气。除此之外,藏书放于家中,也就意味着孩子们在闲暇之时可以随手拿一本书来读。手边有电视,随手拿起遥控器,也就看起了电视。手边有手机,随手拿起手机,不自觉刷起了手机。那么,手边有书,自然也就拿起书来看。环境育人就是如此。 所以,不妨把真正的经典好书买来放在家中。真正的经典,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经典是值得作为家庭藏书的,因为可以随时翻看,也可以无数遍重读。
毕老师 20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