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爷奶、姥爷姥姥因灾、因生计所迫从河南老家逃到陕西,我的父母出生在甘肃长在新疆、我和哥哥出生在陕西。我们这些流浪在外的河南人,因为姥爷去世前执意要带着姥姥、舅舅们回到故乡。所以在姥爷去世后老家成为父辈们的牵挂、年年必须回乡祭奠亲人。
老家,以前仅仅限于户口本上的籍贯。妈妈的老家,我熟悉是因为姥爷以前对家乡牵挂很多,我懂事后都跟随姥爷、妈妈和姨一同回故乡多次。我记得每每一旦踏上故乡的土地上,姥爷眉心舒展、爽朗大笑,招呼自己众多外甥们和外甥女,大家长霸气外漏。虽然等我懂事记事时,姥爷已从领导岗位“挂印封金”。但只有过春节和回老家,我才有机会感觉到姥爷强大的人格魅力以及弘大的气魄。
姥爷年轻时文化不高、依靠着体力逐渐打拼事业,这事情我得知还是爷爷、姥爷俩亲家在世时每年过年拼酒时,我爷爷、姥爷互相揶揄对方才知道的。我最尊敬的俩位老人家,一个是娶了大户人家大小姐的“穷秀才”一个是没文化的“大老粗”。但在我一个小孩子眼里奶奶有些小脾气,爷爷不计较,他们夫妻恩爱,都是90多岁高寿老人;姥爷作为家庭大家长,七个儿女,培养我的长辈中人才济济,多位老师以及单位领导多个,感觉小区里*家绝对是大姓人家。姥爷的儿女事业心强、更是孝敬姥爷。听我妈说舅舅邀请姥爷去旅游,是姥爷最开心、最骄傲的事。还有那件很值钱的呢子大衣,低调的姥爷不再低调,见人就“炫耀”。妈妈姨姨们生活里关心直至,生病了姨端水,妈妈和另一位姨,一边一个捶着腿。我妈现在看电视还是宫廷剧、改革前后的又红又专的正剧例如《丑娘》啊,她挑选电视剧的品味一直被我所嘲笑。但我知道她以前一直是陪姥爷看完电视、洗漱完,她才回家盯我写作业的……写到这,我已经泪湿眼底。也许近乡情更切、也许我妈想姥爷了、也许我妈是想一直作伴的姨了。我今天醒的比以前能更早些,是因为睡梦里我依稀听到哭声。爬起摸摸糖糖,又摸摸我妈。我妈没醒但在哭泣,我摸着我妈的脸重复了几遍说“怎么了?梦到什么了?妈,我在啊!”就如同我小时候她对我一样。现在妈妈、糖糖安然地睡在我旁边,我却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在哭,想亲人。
想想姥爷所经历的种种,少年、中年、老年一个个打击接踵而来,但姥爷不都挺直腰板,一个个都接受了。老年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家庭和睦。教育中常说“行大于言”,我想姥爷他老人家不逆来顺受、依旧热爱生活、关心邻里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小辈永远记得并引以为傲的楷模。包括我自己,明白了什么时候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