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徐州琅琊阳都的诸葛亮,一直在隆中过着平静的生活。黄巾起义,战乱不断,汉代刘家的远裔玄德来访。就此,他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
幸得恩宠,他成为刘备麾下的肋骨,他也因此不辞劳累跟随蜀国后裔奔波直到病逝五丈原。不论是刘备还是刘禅,都是他的君王,都是他的恩人。“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曾写过《书愤》一诗,为了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引用了同样与他有才华的人的经典作品——诸葛亮的《出师表》。由此可见,出师一表乃真真名世也。
刘备早知愚子刘禅无法担任国君一职,临死之前特意找来诸葛亮,告诉他如果刘禅不行了,那孔明可以翻身做王。不过,这件事也许是刘备有蓄意的,一方面,可能真是因为刘禅不如孔明,恐蜀国不久矣;另一方面,这可能要用阴谋论来说,也许就是刘备深知诸葛亮为人忠实,是忠心耿耿的一代蜀相,就算是刘备走了,他也不会叛反。对他讲这番话也就是为了提醒一下他要时时辅助刘禅。但无论怎么解释,都可以看出刘备对孔明的极大信任度,总之就是放心地把国家交给他。
事实上,诸葛亮也没有让刘备失望,他真的很用心地在辅佐尽管是扶不起的阿斗。《出师表》,可以说是诸葛亮的一份教案和警醒书。它这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其的一片忠诚之心。文章用较大的篇幅写了宫中军中的适宜事项和各方面都有哪些贤才,几乎是一一罗列!他希望后主能够学会宫中的礼仪,学会向贤才借鉴,学会一视同仁。这些,都能够反映出他对后主的无限期望和对蜀国将来的美好憧憬。
此书虽是写给后主刘禅的关于处理国事的期望和告诫,但,诸葛亮在字里行间中还是透露了无法掩饰的强烈情感。我们不难看出字字句句中饱含的对先帝的感激与怀念,对后主的关照。这,也终是他忠心于蜀的真正缘由;这,也终是他努力的动力源泉。有人特别指出,在这短短的六百余字篇幅里,诸葛亮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这一表,既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点缀,又没有引用古老的典故来说理,却句句不失臣子之职,又也不失长辈关切的教诲口吻。正如清朝的丘维屏说过的“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其实,《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诸葛亮的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
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更是被视为臣子的大节,为众人所推崇:虽然他依旧没能让汉室复兴,病逝于五丈原。但是他的节气,他的为人,让世人永永远远地记住了他。他的葬礼,孟获和后主是哭着跪在地上的......
这样的人,就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也终永留青史,长使英雄泪满襟。
高一十二
洪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