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景伯是北朝时期一位比较有名的大臣,治理地方很有一套,其特点是比较宽厚,为政措施又很简易,地方百姓在他治下都过得比较舒心,“政存宽简,百姓安之”。房景伯自幼丧父,年轻时家里生活贫困,主要靠他抄书维持家计,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很孝顺母亲,为世人所称道。
后来,房景伯在清河当太守。当地一位母亲控告其子不孝,这在古代是大罪,但房景伯的母亲崔氏却说:“老百姓教育不足,先别急着责罚他。”然后将这位忤逆子的母亲召进太守府,和房景伯的母亲同桌吃饭,让忤逆子站在堂下看房景伯怎样伺候母亲用餐。
这样过了不到十天,被告每天看着太守大人毕恭毕敬地伺候母亲,相形之下,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实在不好意思见人,表示悔过,要求领母亲回去。房景伯的母亲认为教育不孝,一个程序还不够,于是又告诉房景伯:“现在他表面上觉得惭愧,但内心还没有被触动,且再等一等。”他们又把第一个程序重复了十来天,总共过了二十多天,大概三个多星期的样子,那位被告的心灵终于被触动了,觉得惭愧无比,为自己的不孝行为深为后悔,跪下对着自己的母亲,对着房景伯母亲,咕咚咕咚叩头,一直叩到流血。那位母亲也被房景伯的孝行感动得哭了,要求儿子领她回去,好好生活。房景伯的母亲见被告真心悔过,这才放他们回去。之后,那位曾经不孝的儿子,居然以孝顺闻名。
故事中房景伯的母亲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不如他们的人做傲慢的批评和指责,而是本着教育的态度去感化人、拯救人。不以惩罚不孝子为目的,而是以改变不孝子为目的,那位不孝子正是看到房景伯孝敬母亲的场景,反省自己。
生活中我们一起培养一个习惯,看到好的榜样,我们一定不要羡慕、甚至嫉妒,一定要先尝试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那样的人,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端正自己,你也一定会成为榜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