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治愈孩子窝里横?

前两年看过一天新闻,说一男子,大学毕业时看到同学买车,非逼父母给自己买车,而且不顾正处于闹市中,在地上打起了滚。父母各种劝导无效,最终不得不答应他借钱给他买车。

一条被广大网友吐槽的新闻,却不得不令人深思。都已经到了大学毕业的年纪,居然还能在公共场合下对父母耍起无赖。更奇葩的是,方法居然奏效了。这不是典型的窝里横是什么?

很多家长都苦恼,孩子在家一套,在外面一套,窝里横的不行。我查了很多文章,发现导致窝里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父母溺爱,二是孩子社交少。

这两条的确都是孩子窝里横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让我们进一步的分析一下。

很多人说孩子窝里横,是有双重人格,在家一套,在外面一套。但是,这真的怪不了孩子。双重人格 有点过分,如果硬说他们是双重标准的话还差不多,但是造成孩子有双重标准的就是家长。

之所以孩子有双重标准,其实是孩子适应社会的表现。他认识的社会就是两种紧密结合的不同的社会,一个是家,另一个是外面。在外面孩子接触的是正常的社会,所以学习的是正常社会的规则。在家,他们认识的是另一个社会,是一个他可以称王称霸的社会,他就是那个皇帝。

皇帝的权力是哪里来的?古时一直有皇权天授之说,但其实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家长在家里已经授予了孩子皇帝般的权力,那凭什么再埋怨孩子窝里横呢?其实是这些家长忘了,家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他们把家这个社会和外面的社会隔离开,差得太远。面对双重环境,孩子自然进化出来双重标准来应对。

在古时候,提倡棍棒教育,那个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窝里横的。对比现在,一家一个孩,家长宝贝的不得了,所以溺爱,结果是窝里横。所以我说溺爱也是窝里横的原因。

所谓溺爱,就是过度的爱。但是爱能让孩子窝里横吗?肯定不会。造成孩子窝里横的原因是不是爱,而是家长因爱赋予孩子的权力。

家长赋予孩子一哭就能得到所要物品的权力;家长赋予孩子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权力;家长赋予孩子可以对指使自己的权力......

没有了这些权力,孩子哪来的窝里横的基础。当我们说这孩子很会看人下菜碟时,其实是不同的人赋予孩子的权力不同。孩子总是欺负那些赋予他权力多的人。比如隔一辈的爷爷奶奶。

社交真的能治愈孩子的窝里横吗?

有一定的影响吧。不过,这个影响可不是因为多接触了社会,而应该是通过社会中别人的家庭关系共情自己的家庭,让他们对自己小家的社会有了新的定义和认识。

缺乏了这一点,只拓展外部社会经验,家里还是另一种风气,孩子的窝里横不可能好。

那么真正能让孩子正确认识家庭关系,治愈窝里横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最基本的原则,家里和社会执行同样的标准,给孩子一样的环境。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做在小板凳上吃饭,那么在家里就不要允许孩子吃饭时四处跑,避免家长追着喂的情况;比如孩子在学校爱劳动,表现积极,那么在家里也必须要参与家庭劳动,让他们理解自己时家庭的一份子。

二、让孩子正确的认识爱,不要让他们把爱当成武器,也不要让他们产生爸爸妈妈不爱我了的认知。

做到这一点其实挺难的,因为家长太想给孩子爱了,有的时候分不清是给爱还是赋予他们权力。所以家长要学会正确的说“不”!

1. 面对孩子侵犯原则的索取,温柔的拒绝和陪伴。

规定看电视半小时,就是不能延长时间。妈妈爸爸可以安慰宝宝,陪着他们耍赖,哭泣,就是不能 突破底线。记住,所有的底线是不能被突破的,不要以为孩子多看5分钟电视没什么。确实多看5分钟电视不会对孩子的身体有多大影响,但是会让他们没有底线意识,碰到所有的底线他们都会尝试突破,慢慢的就变成窝里横了。

2. 拒绝孩子要坚强而委婉,不要用爱绑架孩子

很多家长走了另一个极端,为了守住底线,说一些伤到孩子的话。比如我这是为你好。

往往家长一出这个绝招,孩子们不得不乖乖就范。但是他们也会慢慢分不清,家长到底是为了守护那个底线说的这句话,还是为了自己利益而说。到底是哪为了我好呢?

这样用爱绑架孩子的人的确不会出现窝里横了,但是孩子也会怀疑家长的爱,长久的处于缺爱的环境中,对成长自然不利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