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是四月五日。清明时节,万象更新,生命像花儿一样恣意绽放。这是一个怒赞生命的节日。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在这满眼春色里,我们去踏青放风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也再次回归故里,祭拜先人,寄托哀思,祈请先人的保佑。
这个由来已久的传统引领我们感受生与死。我们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谁都摆脱不了死亡。但我们也忌讳死亡,恐惧死亡,害怕无能为力,永远失去自我意识。
为了调和生死之间的矛盾,我们一度寄希望于“永生”。从蓬莱仙岛,长生不老到桃源隐世,志怪灵异,哪怕“子不语怪力乱神”,我们祈盼修道成仙、升登天堂。然而,即便获得了“永生”,也不过是自欺欺人。
但是,有两种“永生”是我们应该孜孜以求的。一是绵延后代意义上的"永生",爸妈生下我们,含辛茹苦养大我们,期望我们将生命之火世代留存下去。尽管肉身灭失,但传承自祖先的血脉会薪火相传,形同“永生”。
二是绵延家风意义上的"永生"。有积累有底蕴的家庭,希望把好的家风、好的价值观历代相传,这是另外一种“永生”。
清明时分,祭拜祖先亲人的那一刻,我们感受到源自祖先的血脉,还有传承给我们的家风,我们就真是获得了上述两种“永生”。
清明节,生与死,过往来世,入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