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欢“充电”这个词,现场聆听名家讲座在我看来是最有效的“充电”方式之一。并不是因为听讲座后,我真能把专家所讲的内容全部消化,而是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每天重复的忙碌真的会迷失方向,有时甚至会质疑这样工作的意义,所以培训于我真正的影响力在于:迷茫的时候提醒自己,前面真的还有远方。如果能被名家们的某几个点打动,日后内化于心,那么这培训就更不枉费了。
为期四天的卓越教师“百人计划”培训结束。本次培训是不分学段和学科的通识培训,教育工作者是参训学员的共同身份。我认为培训是一种统一思想的途径: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吸收新鲜的科学养分、迎接变化和发展。
四天培训七场讲座时长约二十多个小时。
一、我在学什么?
有国家精神层面的<<教育发展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与中国方案>>(程斯辉);有教育观念层面的《基于生命成长的教育主张》(张彦平);有关于思维模式的《理性教育:教师何为——走向2035的中国教育系列》(严华银);有课程改革方面的《课程改革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杨小微);有专业成长方面的《教学需要创造——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黄恕伯);有科学设计教学方面的《走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 (黄延林);有现身说法的分享《这边风景甚好》(黄彩明)。
二、我学到了什么?
如果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来总结的话,我觉得是七个关键词:引领方向、钻研课改、因材施教、深度学习、创新探究、理性思考、为爱出发。
1、引领方向
程斯辉教授的讲座《教育发展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与中国方案》站在国家需要的制高点解答了教育发展中需要思考的八大核心问题:为什么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这八个问题将教育发展的大框架搭建起来了。
2、钻研课改
杨小微教授的讲座《课程改革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从公平与效能、学科内与外、研修与合作三个大的板块剖析了学校课程改革中的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对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
3、因材施教
张彦平局长的讲座《基于生命成长的教育主张》 从教育所处的时代说起,再谈到基于生命成长的教育主张,他围绕敬畏、学习、发现、伙伴、幸福等五个关键词,提出教育者真正的责任是要用智慧帮助每个孩子们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能展开人生的高度与宽度。
4、深度学习
黄延林主任的讲座《走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 从未来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入手,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然后围绕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引出了单元教学设计。他通过跨越三个学段的教学片段,从主题、目标、活动设计及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解析。
5、创新探究
黄恕伯老师的讲座《教学需要创造——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历程,解读了当今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黄老师通过经典的物理教学实践案例,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告诉学员们:创新教学,快乐无限。
6、理性思考
严华银教授的讲座《理性教育:教师何为——走向2035的中国教育系列》结合一系列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引导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反思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告诫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理性思考、理性从教。
7、为爱出发
张彩明老师的分享《风景这边甚好》从师生、家校、班级文化三个方面讲述自己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心得。通过如何唤醒学生、带动家长、构建班级文化中的点滴故事,讲述了一位普通教师心中的大爱。
三、打动我的是什么?
1、程斯辉教授:参透古今教育思想
这位老师的副标题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认识,非常严肃的话题。说实话,我是一个不爱看冗长文件和纯理论论著的人,程教授对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教育大家及其思想的领悟之透彻,对习总书记教育论述的解读之精辟令我心悦诚服!我感叹不是那些太枯燥,只是自己道行太浅格局不够。
精言粹语:卓越教师就是超越了所任学科的教师,超越了原有课堂的、超越了现有学校的、心怀人类发展的教师,其特点是具有大视野、宏观性和大格局。
2、杨小微教授:深入研究科学治学
老实说,杨教授的讲座理论性很强很专业,我几乎有一半没太听懂。但他说到为了理顺一些专业性的东西而大费周折时,他的学养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我确实是目瞪口呆!我默默告诉自己:要更勤勉地学习,才能避免日后学得如此吃力的尴尬。
精言粹语:课程改革的一种再出发即课程整合。为什么要“整合”?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今天所学课程的分科性与学生将来所面临问题的综合性。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分科课程体制难以撼动,体现学科关联只能靠整合。
3、张彦平局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张彦平从教师到校长再到教育局长,无论是哪个角色,他一直在思考着:我要给孩子们怎样的教育?爱思考的人很多,但张局长能始终宽厚并带着温情去思考,让我感慨万千!回想自己从教十六年,不缺思考力但缺少的恰好是内心的宽度与厚度啊!
精言粹语: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留给孩子什么?我觉得要留下明亮的心,要留下他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向往、追求。他一定要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4、黄延林主任: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印象最深刻的是黄主任的“太急”和“太极”,将教育的现状和古人智慧的结晶作对比,“深度学习”的必要性便水到渠成了。枯燥的教育理论被黄主任配以生动贴切的教学实例后,竟也形象起来。大师级教学果然令人心生向往!我反思着:自己的课堂有没有让学生们的“深度学习”发生呢?
精言粹语:未来的受教育者,要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拥有幸福的能力。
5、黄恕伯老师:生命不止、探索创新不止
当这位80岁的老先生,拿起身边的材料管子、瓶子、杯子、板子、架子、棍子等,探究着声音的各种特性,最后做成简易的类似于葫芦丝、埙、二胡、小提琴等乐器,并现场演绎《月光下的凤尾竹》、《映山红》、《葬花吟》、《我和我的祖国》等乐曲时,我被深深折服!不及他年龄一半的我,凭什么可以给自己找借口:我也不年轻了,就这样吧!
精言粹语:教师要把自己质疑创新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课堂上,生活中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学生,当创新成为一种品格,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时,必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言谈举止中得以体现,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熏陶。
6、严华银老师:以国家教育发展为己任
听这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课,感受到了他深厚的家国情怀。他对不良社会现象的痛侧心扉,他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得以改变的急切心情,都让我由衷钦佩!我告诉自己: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不止可以冷静,也可以是一个饱含激情的人。
精言粹语:冠以“新、最新、全新”的名号的教育花言巧语汹涌来袭,形式主义不仅官场而且教育场泛滥成灾;我们究竟有多少教师和校长能够冷静沉潜,从初心、本质,从基于初心和本质的自己独到的教育理解,审度、斟酌而最终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7、黄彩明老师:以心换心的坚守
27中的黄老师是身边的榜样,自称不是名家。但当她如数家珍般讲起自己教育学生的点滴时,眼里的柔情着实打动了我。黄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我自愧不如!同为一线教师,我不爱教育也不曾爱过学生吗?当然不!那就向黄老师学习坚韧、学会等待吧!
精言粹语: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守住每一个日子。教室里的每一个日子都值得珍惜,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日子,如果我们能够用心去做,就能够把他们撩亮。这些日子,就会写在学生的心坎上。
追求卓越的路上,且学且思且行。
诗在,远方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