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学生行为心理学。
抑郁是由情感冷漠发展而来的,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把外界一切看成是灰暗的,感到生活非常寂寞的孤独无趣。他们认为自己没用,没有知识、没有能力,什么都做不好。有严重抑郁障碍的人特别多愁善感,情绪极端消沉沮丧,面带愁容,与人说话声调缓平,不时地发出叹息,反映出内心的抑郁、孤寂、凄凉和悲哀。他们喜欢带着抑郁的情绪看世界,认为世界都是灰色的,觉得处处不如意。他们丧失了与外界交往的兴趣,既不愿主动去接近别人或主动去做事,也不愿听别人的劝告,终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对于学生而言,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就是终日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小小年纪觉得人生没有希望,并表现出不愿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在个人的狭小世界里。还有些学生把他的抑郁情绪表现为外在的抑郁行为,如逃学、不服从老师或家长的管教、学习成绩下降等,让人头疼不已。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悲观或抑郁的情绪,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表现得那么明显和持久,而有些人却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学生抑郁障碍的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有一种和遗传因素有关,尽管相关的程度各不相同,但对大多数情绪障碍来说,遗传极有可能是一种载体,具有某种遗传载体的人,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另一种是神经系统的生化变化,主要是神经递质的变化。目前的研究表明,抑郁障碍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活性不足有关,而情绪的变化会通过神经系统等途径影响全身,从而影响了递质的变化。所以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是抑郁障碍的直接原因之一。
第二,经历了一些对其有重大打击的生活事件。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的意外让人猝不及防,对于还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更是这样。父母离异、亲人去世、自己突患重病、残疾等消极的生活事件都会对他们造成重大打击,而有些承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可能就会因此悲观消沉、自暴自弃,患上严重的抑郁障碍。
第三,缺乏支持和正面鼓励。有抑郁情绪的学生一般对不愉快的情境更为敏感,更容易产生退缩的态度,他们所能得到的支持和鼓励相对较少。例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表扬那些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同学,相反,那些怕苦怕累、抱怨环境的同学就不会得到多少支持和鼓励。
第四,抑郁者本身缺乏社会技能,无法有效地应对不愉快的情境。由于抑郁者本身缺乏社交技能,因此,在行动前他们总想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或者试图从他那里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如喋喋不休地发牢骚,试图引起他人的同情,这难免使他人感到很难与之相处。时间一长,沮丧的心情难免会通过非言语行为流露出来,甚至使人因此而疏远他们,使抑郁者遭受更大的打击。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有抑郁倾向的学生施以心理辅导呢?我将以小D为案例进行观察,并给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