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头脑特工队1的惊艳,已经很久不看电影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二的票,看完之后却觉得怅然若失。二可以算一部不错的片子,但是距离一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一中每种情绪的拟人化、记忆球、记忆仓库、潜意识、意识抽象、被遗忘的记忆…种种大胆的创新将生涩的知识变为了一目了然的形象,是令人忍不住会发出wow~声音,眼前一亮的惊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记忆犹新。反观二,只是在一的框架上加了点新角色,新物件,缺乏实质上的创新。
当然在创新性方面用二跟一比不公平,不谈这个,二在故事方面也差了不少。
二是讲青春期的故事。青春期本来就是一个复杂敏感的阶段,情绪多变,深入挖掘有不少可讲的点。但是二就简单粗暴地创造了一个“焦焦”,其行为非常像常见电影中的反派boss,以一己之力踢走了“乐乐”等元老,利用焦虑让莱利干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比如抛弃自己的老朋友、打冰球时不管队友只顾自己进球、在崇拜的高年级学姐面前装样、去偷看教练的评价本等。这些事情背后的心理很复杂,远不光是“焦虑”就可以解释的。既然本片选择了“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作为主题,那我也希望看到更深层次的探讨,而不只是简单地就归因于一个“焦焦”。但很可惜本片还是走了打败boss世界和平的老套路,忽略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中乐乐一开始排挤其他负面情绪(特别是忧忧),后来发生意外跟忧忧一起经历了漫长的旅途,终于认识到了“每种情绪都有存在的必要,要允许自己拥有负面情绪”。这个主题本身是很有深度的,对部分长期压抑自己本性的人来说也有振聋发聩之感。而且这个结论得出的过程也很有说服力,铺垫足,层层递进。
反观二,我看完了也没发现它的主题是什么,焦焦这个“反派”的意义是什么,打败祂的意义是什么,乐乐在其中的成长又是什么?勉强能算得上主题的是最后莱利的内核从单一“进化”成了复杂,不再是由乐观向上做主导,而是多种情感所交织,也契合了青春期复杂的心理状况。但是这种“进化”是“无心插柳”来的,是乐乐“顿悟”的结果,前期没有什么铺垫,给人十分突兀草率的感觉。
一我看得目不转睛,二我看的时候无法沉浸进去,看的过程中忍不住玩了好几次手机。都说续作难,大名鼎鼎的皮克斯也不能免俗。
唉,突然好担心疯狂动物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