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211大学硕士,正是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却在坚持理想的道路上,将自己活活饿死。
让人不禁唏嘘。
唏嘘的同时不禁感慨。
想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宁夏女子是不是周围条件相似的同龄人中唯一一个多年如一日“胜不骄—曾多次取得家乡事业单位笔试第一的成绩、败不馁—但连连在面试环节落榜”在考公的路上坚持跋涉不懂拐弯的人?
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比我年长8岁的邻居女孩,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她上高三,我初中三年她每年还是高三复读生,等我参加高考的时候她和我同届,抗日八年终得胜,她高考坚持了8年,也终于迎来曙光—第8年高考结束的暑假,她终于收到内地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她没去成,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喜极而泣,而后手舞足蹈,最后自言自语,哭哭笑笑再也收不住,疯了,成为连队最有文化的一个疯子。
有人说,8年都坚持下来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也许前面就是曙光了?
也许,8年已是她能坚持的极限?再多坚持一下就会要了她的命?
就像这位将自己活活饿死孤独离世的33岁的宁夏女子。
她的坚持已到极限,考上公的愿望像一张冲破黑洞才能见到光明的网,她一直在黑漆漆的网里挣扎。
在黑暗里穿梭久了,她便习惯了黑暗,臣服于黑暗,最终,被看不到光亮的长长的黑暗所绞杀。
其实,这种聚焦单一甚至是唯一的梦想的人是非常单纯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
她不是一直在渴望、在追求那束光吗?
她肯定发现了,她付出时间、汗水、心血苦苦追寻的不过是若即若离的一道微光罢了,即便触摸到,信念的堡垒也已坍塌。
所以,她不是饿死的,是主动被死,是被温水煮青蛙的渺茫的希望慢慢熬死的,是被对社会秩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无知的恐惧杀死的。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她的理想多年不变,认为考公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把考公作为赌注,把自己的一生当作筹码,梭哈一把全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她是读书人,她不能为了活下去有一口饭吃而脱下长衫放低姿态,她不偷不抢不骗,不想为了活着而活着,她穿着孔乙己的长衫,安安静静地自我告别,孤孤单单地向世界告别。
她来过,她走了,她的灵魂干净而纯粹。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真的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