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一种心理学名词,表示个体对特定事物表示出的心理倾向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在百度汉语里是这样解释的,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百度汉语的解释,比较容易理解。
我认为的态度是我们心理驱动的一种行为导向,怎么说呢?我们对于某件事的重视程度,以及愿意为之付出的时间精力是成正比的。这件事,是对自己有益的,我们就有很强烈的动机,持一种端正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它。相反,我们认为这件事并不会对自己产生太大的利益,所以我们会持一种敷衍的态度去完成。我一直在想,我们的这种想法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我看到这样的一句话说:只要你花时间花精力去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极致。但是也有这样一句话,明明用30分钟可以做成的一件事,你偏要浪费时间用2个小时做到完美。在不同的场合,所持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吗?其实我也看不清,到底要持怎样的态度?
在昨天,我们的小组课题进行审批,是的我做的很敷衍,我承认确实这样,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这个课题完全没有用处,反正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到领导审批的时候,她翻开我的策划书,问我说你花了多长时间,我说2小时完成。她说:你知道吗,这个课题确实是是一个简单的不能简单的问题,完全不能体现能力多少,但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这个课题的态度。首先你的态度就有问题,你知道吗?你完全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就可以做好它,但是你给我的呈现实在是太差了,我本来要让你合格的,但是我给了你一个中等,希望你可以从这节课的到一个关于态度的教训。
是的,这节课,确实让我深入思考了关于态度的问题,就有了上文我百度的内容。我回想我短暂的过往,记忆贯穿了整个学生时代。忽然发现我的态度好像一直有问题,尤其是在理科中的画图,拿着尺子对着化线好像也总是化歪的,看到别人的图既干净又好看,我的好像就是比别人的差那么一点儿,好像就那么一点儿,而这一点儿就是我的态度问题,而这些我真的都没有重视过……
在我一系列的梳理回忆的过程中,慢慢的发现了自己固执的惯有的思维方式,但好像自己从未做出过什么抵抗它。自己爱学习吗?在外人眼里看来是的,好像一直在看书,所有闲时间都在看书,每天都好像好忙的样子。这是真的吗?这是一种假忙的状态,读书?我在读,我也在读完,但是没有效率的读完,每天忙,是的,一种“假忙”的状态,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都在忙,一起忙,越忙越乱,却都完不成。
所以接下来的一年里,首先转变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固有的惯性思维。也算是立个flag吧,当意识到错误,我可以做的就是不要陷在错误的认知里,要寻求改变,一点点去改变。
读书:每天都要有笔记记录,读完一本更新书评
电影:不只是简单的看,而是要有输出的去看,输出影评
工作:不论是否对自己有益,认真去做,前提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
生活:按时吃饭,早起早睡,每日运动一点点
希望自己在接下了的路上,以认真的态度生活,用心工作,用心感受,而不是浮于表面上,更深层的学习,让自己变得立体,让工作学习变得丰满。
新的一年,明媚晴朗,愿自己成为更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