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希望》第一张6-12页读书收获:
1.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来访者来寻求咨询的问题,是因为其认为的问题背离了大众认为的正常行为范畴,比如孩子不能上学了!而且来谈的问题是因为过去的经验决定了现在的行为,值得加以揭露。比如当事人认为不好好读书就没有好的未来与出路,所以在他看来,娃不能读书了就是天塌下来了!
2.社会建构论认为社会是多元的框架,每个人都有其认为合理的理解知识的方式,世界上不存在“应为如何”的假设。当事人主观认定的事实站在他的世界里是对的,没有所谓如何过好生活的“正确”或“唯一”方式。比如在家长看来孩子不能上学就是脆弱,抗挫力不行,而在娃的世界里,他如果继续上下去,将会能量耗尽,无法存活,所以他必须停下来用各种他感觉舒服点的方式慢慢疗伤充电。
3·人类的知识是被建构而来,是通过对话诠释、分享及关联经验的过程建构、创造出来的。所谓“知道、了解、懂得”等等知识,是人们彼此之间通过沟通及人际互动,在特定关系与当下对话情境下,一起互相互激发、激荡,形成超出预期的理解或结论。即讨论出真知。
4.咨询师与当事人是合作关系,而非指导建议关系。咨询师协助当事人以不同方式与视角重新解读自己及其所处的情境、个人的行为、人际互动模式,进而运用既存的力量与优势来确认与发展自己的解决之道。也就是通过整理已知的一切来突破困境。引导当事人厘清内心及希望解决问题后的不同生活作为咨询目标,并促发当事人懂得善用既存的个人优势及内外在资源,来逐步结构出让当事人可以美梦成真的特定行为方式。比如,陪家长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到娃的不容易,娃何以如此, 从曾经成功的互动经验中找到能与娃达成共识的方法等等。
——关注过去与现在,找到方法与资源,提升自信;关注未来与解决,找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