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下冯导得金马奖影帝的电影《老炮儿》,冯导真牛逼啊,整个电影基本上就靠他一个人了,其他人的出场时间和演技都完全不行,难怪得了影帝
电影的主题很赞,我一直觉得文学、电影相关的艺术家只有到50岁之后,看过人间百态,经历过世事冷暖,然后才能有鞭辟入里、老少皆宜的作品,这部老炮儿,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北京生活过2年,0-2岁,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我知道老炮儿这个词的含义也是看高晓松节目的时候,所以看完电影之后我没有北京人的那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没有勾起我的什么回忆,我脑子里留下的只有两个词“规矩”、“信”
“规矩”是江湖规矩,也是社会规矩,电影里面冯导出演的六爷其实还活在他自己的年代,那是一个英雄主义倍受推崇的年代,就像高晓松说的一样,在那个年代,无论你是工人的儿子还是教授的儿子还是将军的儿子,都有老炮的情节,老炮代表的不是地痞流氓,老炮儿代表的是大侠,是大哥,是义气
电影里面充斥着的是那些年和这些年的对比,在规矩这个问题上,这些年显然有很大的变化,江湖的规矩变化了,经商的规矩变化了,做人的规矩变化了,具体的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大家冷暖自知就好,冯导应该觉得现在比较冷吧~
电影里面年轻人的代表是吴亦凡饰演的小飞,他后来崇拜六爷,因为他一直在看的是武侠小说,电影里面对一本古龙的《小李飞刀》给了一个大大的特写,在小飞眼里,六爷是言出必行重情重义的大侠,我个人也很喜欢看武侠,有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在看金庸先生的作品,基本到了入迷的程度,我想,如果小学的时候我们推荐的不是中国四大名著,不是世界十大名著,而是金庸古龙先生的武侠作品,我们的社会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吧
然后就是个“信”字。其实对于这个字,我只想复述一下孔夫子的观点“君立信,则民信”,其他的并不想说什么
自从改革开发以来,社会的价值观就变成了“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而这个猫基本被定义在了“钱”“权”,所以规矩可以不要(多少官员贪污腐败,多少商人坑蒙拐骗),信用可以不要(多少人/公司欠钱不还),我们的经济确实进步了,但是...(但是后面的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我真的才疏学浅不敢妄言)
我愿意做一个守规矩的人,我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