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还是喜欢,喜欢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故事里的各样解读,在这个声光影里找到的自己。
关于《丑》 看过时间太久,观后感都快忘掉了。
“嘿,你需要人照顾吗?”卸掉小丑妆容的演员,朝着小女孩问道。
“不需要,我有人照顾。”女孩扬起手中的玫瑰花瓣,笑着骄傲转过头,跑走了。
这是一个关于带着面具卑微生活的小丑演员和一个流浪的卖花小女孩的故事。
在没有遇见彼此的日子里,丑在马戏团的生活是狼藉与落魄。狭窄的小屋可以看见喧嚣的舞台,而热闹之外是他的凌乱小屋里一个人的孤独。
曾经,他也追求过平凡生活里的小情趣,只是曾几何时,瓶子里青葱的绿早就长成枯萎的萧瑟,也视而不见。
如果说,固化的小丑妆容掩盖住的是他的情感。那么一杯烈酒,一些调笑,一些玩世不恭的故作谦卑之态里想要藏住的会是他不足外人道的凄凉,和欲盖弥彰的那份尊严吗? 谁的生活,不是在得过且过的平庸中变成了无波的古井。马戏团就是他的古井。
她不过是流浪街头的卖花小女孩。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里,她更不知道,在大家说到的那个叫做“家”的地方是怎样的柔软。在繁华都市的大街小巷穿梭,窥探过别人的快乐,更多的是自己的无助,烈日炎炎下的汗流浃背,冰天雪地里的饥寒交迫。种种苦楚经历里游荡的孩子,却努力抓住每一个玫瑰花般绚烂的快乐,马戏团是她的快乐源泉。
这里有她的小丑。花瓣是对他的奖励,当他拿出瓶子里干枯的麦秆,第一次放进新鲜的玫瑰花瓣时,暗淡无光的小丑因为被需要,被认同,他的形象因玫瑰花的鲜艳与生机让凌乱的屋、卑微的他闪着光亮。
他给她演哑剧;她冒着被老板发现的危险来偷偷看他;两个人一起吃吃地偷笑;为女孩报仇揍老板…… 因为她,他不再是卑微戏谑的丑 因为他,她不再只是窥探别人的快乐与幸福,她的世界有苦,也有希望的光。
卸掉小丑妆的丑找到她的时候,他问“诶,你需要人照顾吗?”
“不需要,我有人照顾了。”女孩回答。她扬起手中的玫瑰花瓣。
他们说“啊,她没有认出他是丑。”
他们说:这是在黑暗里的两个人互相救赎的温情故事。
我想说:这何尝不是在黑暗里的两个强大的内心,找回自我的励志传说。
十五分钟的荒诞故事。有具体情节,却让不同的人找到不同的共鸣点。 演员演技很棒,全程小丑妆出境,遮住了眼神,遮住了嘴角,看不到笑,看不到哭,看不到悲伤,却从一举手一投足一弯腰的肢体里读出丑的落寞、落魄与戏谑。从动作的节奏,一收一放间,观众仿佛和他一起闻到玫瑰的芬芳,感受到路人眼神里不屑的余光。
演员选择的歌很好听,唯一遗憾是由于场景太远听不到伴奏而导致的瑕疵——没有在准点进入伴奏。 15分钟的短剧里我想到《那个杀手不太冷》大叔与萝莉的救赎,剧情不一样,可中途几次闪回《那个杀手不太冷》的某些画面。
剧末,当丑卸掉妆容,准备去找寻小女孩在小小的屋子里梳头的时候,十几秒钟,我仿佛看到了《阿飞正传》里梁朝伟梳了几分钟的头的那个场景。
不过我还是喜欢,喜欢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故事里的各样解读,在这个声光影里找到的自己。